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059|回复: 0
收起左侧

故乡

[复制链接]

84

主题

5

回帖

3100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3100
发表于 2022-8-8 18:31:05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许是持续高温的缘故吧,前天去亲戚家过会,村里冷冷清清,全没有了“会味”。农历7月11是我村的古会,于是在会的前夜,我兴冲冲骑车赶回老家。# N# n. O) C8 X3 f
途中突然想起听说老家附近的天桥湖经过包装打造后气势非凡,廊桥为亚洲第一廊桥,水面摆布了游艇和舫船,夜市喧嚣,浑然一个商业区,于是迂回夜访。远远望去,廊桥宫灯通明,勾勒出一个赭红的下弦轮廓,在夜风里摇曳,又与水波里的倒影相连成一幅环形,在湖心荡漾开来。西侧的天桥湖已经蓄满了水,环湖都是水上乐园,水上影院等游乐设施。旖旎的红船,极速的游艇,在夜湖里或紧或慢。镭射灯不时在湖面构射出一幅幅动感的多彩灯光画面,犹如跑马灯,和湖畔恬静矗立的路灯交织成动静闲宜的景色。可惜是夜间来,不然还可以看到巨大的升空气球。湖畔人头攒动,烤肉摊,饮食点,娱乐场,演义台,游人如织,使得立秋之夜除了热还是热。于是我又急急撤出燥热的场景,骑车往南山而去。& U8 ~+ g% A& I" @
沿河还是停满了轿车,垂钓的,唱歌的,跳舞的,不亦乐乎。“摇火车”为鄠邑区独创,据说是一位dj师发明,不能称为“舞”是因为肢体动作和与时形象过分夸张,随心所欲,并不合音律,褒贬不一,健身尚可,类似于一种操罢。为了逃避喧嚣,我折进一条原先熟悉的小路,准备抄近路回家。小路越行越险,坑坎狼藉,车辙纵深,并不似先前状。咬牙坚持,颠颠撞撞又骑行了一段,终于看到前面一扇临时门将道路完全封死,并已上锁。周围停靠了数十辆绿皮渣土车,四周寂静无声。我忽而怀疑是自己走错了路,于是掉头,在道路的进口处发现突然多出了一个岔路口,还是一片狼藉状,于是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大路安宁。夜不观色竟演变成夜不识途,而且是在自己的故乡,我也是醉了。回想起前几天,听人说鄠邑区在潭滨公园打造了第一座横亘南北的过街天桥—彩虹桥景观,于是欣然夜访。结局可想而知,过桥后沿水面长廊走到尽头,出公园后竟不知何往。浑浑噩噩的沿街道走下去,不辨东西,走了许久好不容易遇到十字路口,借着红绿灯和路牌才发现自己与出发地南辕北辙了。当时也无奈的笑了,终于明白父亲年老时也经常走失,当时自己还嘲笑,在熟悉的地方,能迷失方向吗?自己而今不也是这样了么,廉颇老矣。不可原谅的是上次是在工作过的地方,而今是在生活过的地方,不得不承认是老年痴呆提前了。近乡情更怯,沿环山路一直飙驰,这里也在改造拓宽,很多地理标志已经拆除,幸亏还记得牡丹园路口,于是向北折回村里,直到看到自家门上的门神,我才放下心来。
' T9 h2 a! S& n' C家里还是热,据说今年立秋是母秋,应验了“公秋爽母秋凶”的民谣。古谚亦有“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难怪今年的庄稼长势喜人。躺在凉席,除了风扇外,我关掉了所有的电器,然而电扇似乎吹出来的也成了热风。
7 b" x( R8 X) N, g: A% P; v4 U窗外月色朦胧,子夜时分我还辗转难寐。清风半夜鸣蝉,虽然没有了清风,然而鸣蝉似乎不打算休息了,还在窗外嘶啸。身体成了一个活火山,把昔日的竹凉席辐射得炙热。次日我起得很晚,全没有往年过会时父亲早早催醒我和姐姐、哥哥,每人提着篮子和他在街道买菜和酒肉的场景。老家是附近的大村,每逢过会,先天开始就有很多商贩不约而至,商品琳琅满目。菜蔬果肴,酒肉小吃,杂耍玩具,农资农械,排满长长几条街道。我们随父亲除了购买招待亲戚的用品,然后就开始在街道和小伙伴追逐玩耍。看变戏法,看耍长蛇,看西洋镜,看打把式,看演歌舞,看荡秋千……。看大戏是大人们的事,我们村原来有剧团,后来解散了。因为我们村在附近最有实力,每逢古会,必要邀请剧团,唱三天三夜大戏。亲戚来了,主人先恭请亲戚在戏楼下看戏,附近的乡邻也来凑兴,于是戏楼下热闹非凡,盛于过年。因为人多,每逢晚上,还会有手持长长竹竿维持秩序的,一个装作用竹竿气势汹汹地向拥挤的地方由上向下打去,另外一个用竹竿由下向上架开,两竹竿在空中相击,发出啪啪响声,于是秩序井然。老家有“六月六晒丝绸”一说,其实古会前几天村里剧团就开始打开戏箱,把里面的戏装在戏楼前晒,里面还有我家捐给剧团的一顶清代红缨官帽。那时候大孩子有的会穿着日本兵服装,挎着洋刀,嘴里还喊着“呀个唧唧”;有的带着长须,装老生;有的踩着高跷(老家叫柳木腿),画着黑脸吓唬人……正会这天村里还要敲锣鼓,耍社火,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  \/ A7 b1 B) R, E' m
今天早上推开门,街道一样冷冷清清,空无一人,我瞬间觉得前院盛开的月月红也没有了颜色。本家几个堂哥有的在果树地里忙着打药,有的在工地还在赶工,亲戚也不约而同的不来了。村西口因为临近官道,而今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平日里餐厅酒店娱乐馆应有尽有,我抱着失落的心情转悠过来。这里比平日有所热闹,长凳上坐了一排须发花白的老人,有说有笑。买凉菜和熟食的在吆喝,我顺手买了醪糟、米酒和甑糕,一份凉菜和熟肉,为的是回忆父亲当年催我早起时的古会,听一听未改的乡音。1 b7 W$ E% h4 E$ ]; W
中午一人在家自斟自饮,全没有了儿时的其乐融融。古会起源于何时已经难以考证,据说是起源于唐代,为了祈庆五谷丰登。一村一会,应是古时的社。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对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传统文化的大冲撞,使我渐渐感到故乡离我越来越远,老辈人渐稀,同辈人渐疏,下辈人渐远,老家的古会渐失。
5 Z& y4 s9 N# O  X2 ]( p& M" p
6 T) N$ ?! y6 c' D3 v6 ]- [- k5 Z" \+ W, 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4-6-13 15:37 , Processed in 0.1275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