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名一年级新生排队走过“智慧之门”,正式开启小学生活。 9月1日上午,大学南路小学分校举行2018秋季开学典礼。 两校师生通过视频进行在线互动,共上开学第一课。 西安市教育局局长姜建春讲话。 西部网讯(记者 彭芬) 2018年秋季开学是西安市“名校+”工程行动计划启动后的第一个新学期。今天(9月1日)上午,新城、碑林、雁塔、莲湖、鄠邑和高新的6个“名校+”教育联合体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开学典礼,共上开学第一课《美丽大秦岭》。 整合教育资源共享特色课程 “名校+”实现合作共生共赢 在大学南路小学分校,在高年级同学热烈的掌声中,300多名一年级新生排队走过“智慧之门”,正式开启小学生活。校长李茵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学年成为“学习的主人”、“守纪的模范”、“环保文明的使者”。 开学典礼结束后,分校学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上了大学南路小学徐行老师执教的开学第一课《大美秦岭》。两校师生通过视频进行在线互动,一起认识秦岭、了解秦岭,加入到热爱秦岭、保护秦岭的队伍中。 李茵介绍说,在紧凑型大学区的基础上,学校2016年由太白南路小学更名为大学南路小学分校,“名校+”工程启动后,成为大学南路小学的“+校”。通过整合优化两校教育资源,深度共享两校特色课程,不断进行管理层和教师团队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全覆盖,构建了合作共生共赢局面。“先后有46名100人次的优秀教师来到分校,研学旅行等特色课程实现了深层共享,分校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跨入了碑林区为数不多的千人学校行列。” 今年组建教育联合体66个 力争2021年达140个 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破解“择校热”“上好学难”问题,西安市制定了《西安市“名校+”工程行动计划(2018—2021年)》。其中“名校”为理念先进、管理科学、师资雄厚、质量一流的学校。与名校结对子的“+校”,则是指发展潜力、提升空间大的学校或新建学校。 在结对方式方面,有“公办+公办”“公办+民办”“民办+公办”“民办+民办”等4种方式;在结对范围方面,可在大学区内、跨大学区、跨区县行政区域结对实施“名校+”;在管理模式方面,可运用“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结对提升等“四种管理模式”。 2018年西安市共新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66个,涉及学校147所,其中“名校”66所,“+校”81所。66个教育联合体中,中学28个,小学33个,学前教育5个。 开学典礼现场,西安市教育局局长姜建春表示,将以推进“名校+”模式为抓手,积极整合优化全市教育资源,深度发挥优质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加速扩大西安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力争到2021年,城乡互建联合体达到140个。来源:西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