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容父母,这是一个最常面对,却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其实再严重不过。3 q" p t5 e' e8 D- i: Z; {4 Z
* J' p/ _: P( |4 O. N1 i! R
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成色”,以及他人生的“底色”。
8 z) I: E. [6 h6 F' F5 F
4 L4 [6 \$ `, G! i孟子言:“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对父母的态度,关乎的不止是孝顺,还是仁义。% K& f9 n+ q+ |0 X
: c. |, m9 I1 |1 R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顺
4 |# i, G( [0 _: o: ?2 c, j. j2 ]% ?, M4 ^9 l
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像我们自己。所以父母需要包容我们,我们更需要包容父母。而在这一点上,子女做到的,永远比不上父母。
4 B- {& B2 r( I0 i
$ D. ~# D: s! p1 y5 {有的父母爱唠叨,有的父母脾气不好,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固执。
& ?3 B% f; G- n# I4 q8 u- z5 g# X3 y0 ^
他们越是这样,你就越会表现出不耐烦。而生活就在这些琐碎的小事上、每天的细节中。人最真实的感受、最真切的心情,也是从小事和细节中来。能够照顾好那些小事和细节,就是安顿好了父母一生的心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的呢?
. t4 n8 E& |$ c0 A. _
8 R: l+ q. h* M! f. G有一个公益广告,文案打动了无数人: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行动迟缓,因为你永远想象不出,你小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学不会电脑,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你小的时候他们是如何不厌其烦地教你认字。
$ `7 Y! d6 P* `% C2 s# A1 a6 _: \- X+ _
所以《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首先就是“乐其心”,让父母心情快乐。生活是细水长流的照顾和陪伴,能够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顺。
7 Z2 ]3 I( C0 _; R/ B! W. m
' y# \" o: Y- N) @3 g# v包容父母,最能体现人品
/ a: A' ^$ i- u* h' R6 R6 F
& R3 q% w9 L+ a' g5 I( N7 {' W什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其实就是一点:对待父母的态度,以及对待伴侣、孩子的态度。因为他们都是我们最亲的人,而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视最亲的人,并在他们面前随便和放纵。0 H3 ~+ b5 K) L6 @" }+ j
; ^6 F- ~1 O& S: e- p$ a
这态度,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包容上。5 `: c! p3 G4 }8 ]4 g# ?0 G
2 ]6 t4 [9 r; E. Q/ \ |
父母、伴侣因为爱而迁就我们,孩子因为敬畏而顺从我们,他们对于我们就是“弱者”。人对弱者的态度,比什么都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Z8 I: x6 N) d6 C C; Q
! K7 k1 e: Z+ N% X) D《中庸》讲“慎独”——一个人的修养怎样,看他独处时是不是跟在人前一样,有秉持,不放肆。父母家人是与我们难舍难分的人,与我们是一体的,所以对他们的态度,完全就是“慎独”的应有之义。
8 L( i- \5 g$ i, [+ h2 F
& d" a. O& W c4 u7 R% l5 z君子慎其独。所以君子,才是人品的典范。
4 I$ ?0 M$ p3 q( y( T/ x, J% ]+ ~) ?3 T8 x" p$ K: |/ G
包容父母的人,才大气
3 Z* ?, N: e& u- D8 V+ n2 }5 c! r. G4 q
1 F! x$ v+ ~" L5 A人生是一场修行,而父母正是我们修行的最初对象,也是最重要的对象。
7 r, i! a; ?8 q" Y, o/ l b- q. _: k8 z! y! ]8 h9 `! j
一个连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他的心中是缺乏爱的,他的胸怀是不够大气的,他在其他人面前肯定也是一个斤斤计较、眦牙必报、不大气的人。7 ]6 K/ L% V# h+ J7 l9 C) e& F
/ d3 I J* `) H3 K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没有大气,没有心胸,没有气魄,何以成大事?" x0 p' `: p) j. T. r* A W
$ y+ F9 e/ f! o6 @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也完全可以说“父母尚且不容,何以容天下”。所以《孝经》才会开宗明义地指出,孝,“始于事亲”而“终于立身”。
' X5 S- {0 a2 ]) f. B; S0 L/ V9 s) J; @, T
' Z+ f$ f! v( \" M+ e$ x$ y& e包容父母,就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胸怀大志的人,首先要从容得下自己的父母开始做起,这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真正的修行。2 k Q4 z8 l1 p0 a) A
" z7 _# }. E4 ^包容父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3 e2 v( ` P L8 z, S" Q: [! d
8 J( R) n4 I+ w4 c" Y
《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对一个人最大的轻蔑是什么?没家教。孩子有没有家教,则全看父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就是因为四个字——“言传身教”。! }1 E0 F' m. G" J1 X7 M7 S" C
: N+ {: ]( n+ e+ j5 A# @/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的成长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最多、最深的人是谁?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是他们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
+ O) x, W2 Q# d: J2 w$ P' E
0 b. |6 W( {/ x7 G# x$ L请所有父母牢牢记住一句话:孩子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将深刻地影响他的一生,从性格到行为。这已经得到心理学上的一再证实,所以别给你的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 ~4 a1 t* J# Z4 Y& @2 \
, p/ H1 N4 X) y: T; [
所以父母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在对待父母这样重要的问题上,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日后对你的态度,更会影响到孩子的品性。4 t1 c8 U3 ^# K+ |' F% ]1 ~
6 }+ G# m8 |# K1 M: B. g* S我们自己不在日常生活中包容体谅父母,孩子熏染到的就是一种冷漠和自私,而这样的人从来都是难以为人所容、走不远的。# ^. U- Y( I" T2 i6 m8 Z3 ?. e
) h% L$ V9 z7 r( s3 p# y反之,则就是最好的日常教育。可以让孩子在一种耳濡目染之中,熏陶出一种对他人对世间,温暖的爱意、融融的善意和宽容的胸怀。
" A1 P/ q6 ~& Q# ?$ S8 q# R8 M' I2 P. e, u, Z, Q% s; h
很多对父母态度不怎么好、不够包容的人,其实都是无心,只是因为完全的信任而完全的放得开。但那放得开的正是自己不足的修养,对父母的伤害也是真真切切的,所以不能作为开解自己的借口,安慰自己的理由。何况,即使无心,也是会为自己留下遗憾的。) A8 e! ?# M, t l
- ?. F; C0 \3 E6 t" r. o+ S
古人的话,听过最伤感的一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a; B; A0 ]" L7 {2 x s& m
+ Y( E2 k4 H2 b1 O' o& P今人的话,听过最伤感的一句,是“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 X. g& R6 n" q( Q/ h- F6 @! ?/ I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在,未曾失去的人不会真正体会。与父母一同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光是如此珍贵,所谓的遗憾,就是我们在浪费。
$ l- R8 R) R( A6 l5 n; ~0 j
% e; D! U% g* ^( t: f寻常生活中那些对父母不包容、不耐烦的细节,正是那个浪费的沙漏,流走的是珍贵时光,积聚下的是不尽的悔。
5 e8 A6 _ } q" R/ q! P* p: ~. k; x. d4 g/ b5 L
请珍惜父母对你的爱$ O; q, C. v; m3 [. t! l( }* Y! G
也请好好爱你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