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18子 发表于 2016-12-29 18:20:05

最奇葩的改名:西安户县撤县设区,改名“鄠邑区”

最奇葩的改名:西安户县撤县设区,改名“鄠邑区”       文/长安18子       据《华商报》可靠消息,国务院同意户县撤县设区的批复文件已下发到陕西省政府,撤县后户县将改为“鄠(读音hù)邑区“。户县相关部门历时13年撤县设区的艰辛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作为一个户县人本来应该高兴,可看到这样生僻、难写、难认、奇葩的新名字,却叫人高兴不起来。你说改为户县区不合地名规范,改为户邑区也可以啊,为什么非要搬出”鄠“这样的繁体字来难为户县六十万人民呢?县、市、省、国务院这一级一级审批的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怎么会允许这样奇葩的名字出台?      户县,原称鄠县。《西安地方志》文章曾记载:户县,本夏时扈国,商时崇国,周为丰京,秦共公二年(前607年)灭崇国设扈邑,孝公改扈邑为鄠县,以古扈国在此,“扈”与“鄠”通用而得名。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鄠县”改为“户县”,沿用至今已经52年了。当初,把鄠县改名为户县,就是为了好认好记,现在户县软面、户太八号、户县农民画等品牌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现在选择鄠邑区作为新名字,据说是社会学者研究后的结果。我不知道,这是哪些脑残的学者做出的这个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让汉字好学易用,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汉字进行了简化,户县的户也是汉字简化后的产物,原来使用的“扈”与“鄠”都因难写、难认、难记已经很少使用成为生僻字了。现在,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却将已经大家遗弃几十年的老古董翻出来,说什么用鄠邑区就有了很深的历史内涵,真是天大的笑话!使用繁体字就是有历史内涵吗?如果都需要历史内涵,国家干嘛要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去简化汉字呢?难道用简化的户邑区就没有历史内涵了吗?把户县改名为“鄠邑”,我们就好像倒退回了古代的夏时了吗?       撤县设区后,各种单位名称、牌子、门头、公章、纸笺、路标、指示牌等都需要变更,这每一项都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减少变动以降低社会成本,这些都是县区改名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西户高速、西户公路、西户高铁、西户干线、户太8号等这好多本来不需要改变的名称,现在也无一幸免,必须全部更换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个简洁、好用的名字对全社会的工作效率提升都会带来很大的促进,使用繁文缛节只能成为社会的一种拖累。鄠邑区难写、难认、难记,给人们造成的麻烦不说,对于地域品牌的推广都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地方改名事关重大,后续造成的社会影响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各方面都应慎重考虑、广泛征求意见,再也不能让这样奇葩的事情发生了!

沫沫期待 发表于 2016-12-29 21:40:42

{:7_381:}

关民生 发表于 2016-12-29 21:44:00

{:7_381:}{:7_390:}

鄠邑人 发表于 2016-12-30 00:13:10

{:7_381:}

草堂人 发表于 2016-12-30 07:30:02

{:7_381:}

星光灿烂 发表于 2016-12-30 08:42:41

十八子也是文化人。这样的看法本人难以苟同?不知道鄠是专用地名吗?杨明轩当年改名的苦心吗?

关民生 发表于 2016-12-30 10:28:04

在2016年12月28日的的沪昆高铁开通仪式上,刚刚离汉入主云南15天的云南省代省长阮成发,念稿时连续两次把著名的滇越铁路念成“镇越铁路”,使人不得不对当今一些官员们的文字水平产生深深的忧虑,不知户县拟新改的这个“鄠邑”区名又会让那位领导难堪?

户县祥瑞开修锁 发表于 2016-12-30 11:28:22

确实奇葩,不知是进步,还是倒退。之乎者也的时代又回来了{:7_360:}

溪水止流 发表于 2016-12-30 16:22:10

应该用鄠通 户,这样最好。两者皆可用。

残星无痕 发表于 2016-12-30 20:19:42

长安十八子,怎会懂得户县文化,文化也有地域差异,还是文化不如文化。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最奇葩的改名:西安户县撤县设区,改名“鄠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