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我唱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郎君在外服劳役,不知何日是归期,何时才能到家里?
鸡已上架去歇息,天色黄昏日落西,牛羊纷纷进圈里。
郎君服役不回归,叫我如何不想你?
郎君在外服劳役,日日月月无限期,何时才能再团聚?
鸡已上架去歇息,天色黄昏日落西,牛羊纷纷进圈里。
郎君服役不能归,切莫挨渴与受饥。
原诗:《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沧海诗评:
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
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
这是清代许瑶光在《雪门诗钞》中对这首诗的评论。
黄昏时分,太阳西沉,鸡儿个个回窝,牛羊纷纷进圈,这是一幅多么熟悉的农耕社会的黄昏暮归图?接下来该是一家人围坐炕头吃饭,然后惬意地在灯下笑谈的温馨时刻。可是,如果家中的顶梁柱离家在外,如果物归人不归,那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想一想这位独自承担着家庭重担的思妇,在黄昏日落的时候,看着禽鸟牛羊纷纷落脚,听着邻居家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而自家的良人却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何日才能归来,她的心中该是什么滋味?寂寞、孤独、期盼、伤感,不一而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王风•君子于役》所营造的黄昏怀人的艺术境界,让人柔肠百转,留连不尽。它被称为闺怨诗之祖,实在是当之无愧。
此后,黄昏怀人就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诗曰:“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唐代刘方平《春怨》诗曰:“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代温庭筠《望江南》词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词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代诗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写道:“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这就是《君子于役》为我们捕捉到的最能触动人心的瞬间,这就是古代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绝妙意境。
真是相思不分贵贱,普通人的相思更是让人动容。多谢老师带来柔肠百转的诗经我唱!{:7_381:}{:7_381:}{:7_389:}{:7_389:}{:7_389:} 看到杨老师的杰作,想起一句歌词:鸟儿倦飞也知还,何时相聚在堂前? {:7_390:}{:7_390:}{:7_390:} (ω)hiahiahia 依依远村散炊烟,
牛羊入圈鸡栖栏,
立尽斜阳苍山暮,
旅燕何日归堂前?
{:7_381:}{:7_381:}
解读深刻,令人哀婉!{:7_394:}{:7_394:}{:7_394:}{:7_381:} 怀人思归好篇章。{:7_389:}{:7_389:}{:7_389:} 拜读 {:7_390:}{:7_390:}{:7_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