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南岸 发表于 2016-6-24 10:38:48

渭南花椒在太空"遨游"12天后返回地球 或改写"种族"命运

过去几个月,渭南澄城水莲古村史家河的花椒命运发生了改变。它们作为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试验卫星“实践十号”的乘客,在太空“遨游”12天后,返回地球。此次“遨游”太空,它们承担了或许将要完全改写种族命运的使命——选育适合机械化采摘的无刺花椒——这不仅是椒农们的最大渴盼,也标志了传统的花椒产业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粗放生产令人痛心陕西是我国主要的花椒产区之一,2015年花椒种植面积209.7万亩、产量6.1万吨,是渭北旱塬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然而,从育种到种植、采摘、加工,基本都还停留在粗放生产阶段。据航天育种专家郭锐教授介绍,目前在花椒种植过程中,不管是田间养护,还是病虫害防治,大都以农民“土法”为主,尤其是采摘。此外,浑身是宝的花椒,却只作为调味品之一为人知晓。具有高营养价值和深加工潜力的花椒核,大多被丢弃,即便是花椒油,也是通过最原始的加工手段生产而成。“这么一个种植面积广、经济效益大的作物,没有品种更新,没有技术支撑体系,产业发展从何谈起?”郭锐教授无比痛心。今年3月,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业示范园和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达成合作意向,将在航天基地成立国家三北防护林种质资源研究中心,选育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经济作物,以提高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经济效益,降低建设成本。花椒作为其中之一,踏上了科学之路。无刺品种令人期待在陕西“大红袍”花椒的原生地——澄城水莲古村史家河山寨,我们见到了为此次搭载提供种子的椒农史文保和他的大侄子史红斌。在河山寨,史老伯是为数不多多年坚持种植“大红袍”花椒的椒农。“大红袍”花椒虽然味美价高,但是产量小,采摘收获成本也更高。“现在我们这儿基本就剩下老年人了,这么多花椒光摘就是大问题。”史老伯说,“花椒如果没刺,果梗长点,工具就能派上用场,采摘可能就不是大问题了。”培育无刺花椒正是郭锐团队的目的。郭锐介绍,此次进入太空实验的花椒种子有“大红袍”和“狗椒”两个品种,经过“太空一游”后,在宇宙射线、微重力、交变磁场等的影响下,花椒的性状会发生不同的改变。经过反复栽培试验,最终才会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种子在经过太空遨游后,自身发生变异的比例显著提高,这些无序的变异为我们的品种选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技带来无限希望郭锐的期待源于多年在太空育种领域的研究耕耘。从2008年9月25日发射神舟七号开始自主搭载作物种子至今,在郭锐的主持下,示范园累计搭载了15个种类的46份种子。其中,小麦、辣椒、豇豆、五彩石竹、鸡冠花、百合等已经进入推广试验阶段。在这样的成绩面前,花椒的改变的确值得期待。在史老伯看来,“高科技”都让他们家的土花椒“上了一回天”,那也应该带给它们更多变化:无刺、少虫害、矮化、耐旱……“保障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有关花椒无刺和采收机械化的理想在科学的手段下或许都将实现。科学研究就是怀着梦想,用实际行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郭锐满怀信心。育种的艰辛和困难,只有科研工作者们自己知道。刚刚结束的“科技三会”让郭锐和他的同事们无比振奋。“我们迎来了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干事情的好时机,希望通过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使更多作物品种优化、品质提高,使我们本土的农产品品牌叫响国际市场!”

秦岭山人 发表于 2016-6-24 16:55:03

{:7_390:}{:7_390:}{:7_390:}

乾坤 发表于 2016-6-24 17:51:42

{:7_381:}{:7_381:}{:7_381:}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6-6-25 11:15:06

{:7_390:}{:7_390:}{:7_39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渭南花椒在太空"遨游"12天后返回地球 或改写"种族"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