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阁 发表于 2016-6-18 21:47:17

《平凡的世界》:一代人的启明星 (原创) 吉吉

本帖最后由 紫阁 于 2016-6-18 22:30 编辑

《平凡的世界》:一代人的启明星

(原创)吉吉

56集新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北京卫视和乐视网开播后,因为剧中四位主演分别为袁弘、王雷、佟丽娅、李小萌,所以本剧被网友评价“史上颜值最高农村戏”。

无庸置疑,这部剧汇集了美女帅哥。其中,佟丽娅饰演田润叶,刘威饰演孙玉厚,王雷饰演孙少安,袁弘饰演孙少平。
但《平凡的世界》受人关注,仅仅是因为高颜值吗?

有人还说,该剧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宣传点。习大大透露,“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如今,一部剧(节目)有影响力上档次的标配,就是被上层领导表扬,尤其是被习大大点名表扬。

在我看来,习大大点名表扬,是对这部剧的锦上添花。

作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平凡的世界》这部著作的确值得大书特书。如果没有如黄土高坡般厚重而质朴的原著,这部剧就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也不会唤起人们对那个年代久远的记忆。

据媒介报道,随着电视剧播出,大家对原著的关注热度不减,甚至出现“脱销断货”的状况。

我是一名挑剔的读者。读书,自觉有四种状态。

一曰:“食之有味,弃之不惜。”有些书读起来颇有趣味,却不值得再三思考,使得我一旦合上就没有再次打开的欲望。

二曰:“拿得起,放得下。”有些书也许因为题材过于陈旧、表达的观点过于狭隘、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等原因,在我的眼里如过路蜻蜓,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我倒是感谢这些书籍,它们开拓了我的视野,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我会想起其中的几段话,从中汲取力量。

再者曰:“爱不释手,牵肠挂肚。”好书自有其优秀的地方。我进入这种状态时,大概已经融入作者所创作出的世界,随着作品中人物的喜悲而喜悲。读的时候舍不得丢下,丢下后稍有空闲就会回想起来。

最后,在看大部分“爱不释手”的书的时候,若条件允许,会痴迷至“废寝忘食”的程度。当真是废寝忘食啊!比如看到《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少安一路走来时,通宵达旦,作诗一首:
夜观人生
夜读书三卷,不觉天渐明。
字字欢乐过,漫漫悲凉生。
身世如惊雷,笑靥似轻风。
及触临身感,方知非吾梦。
不过一开始本书暂属于“拿得起,放得下”级别,因为开卷我所看到的是贫困学生孙少平的高中生活。倒不是说因为年代或者经济条件的差异使我没法理解孙少平——虽然年代不同,但也不过是不超过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从历史和老一辈人的谈话中多少可以了解一些。

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贫穷,但也没有生在大富大贵的人家,成长中接触到很多贫穷的同学和同伴——而是在我的设想中,高中生的视界比较狭隘。本书如果仅仅描写的是情窦初开的贫穷的孙少平和郝红梅间的感情纠葛以及与同学间的矛盾纷争,如何能反映出那个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变化?

所幸路遥老师不仅仅通过孙少平这一个视点将这个世界展现给读者,少平也不会永远是高中生。我们所看到的,是少平和哥哥少安的奋斗史。

同时少平也不平庸。很快,就在第二章,当我看到少平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看法时,被吊住了胃口,本书升格至“爱不释手”级别。少平在看完保尔·柯察金的一生后的感想是: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原来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能看到这一点吗?这让我感到惊异。这和我最喜欢的作家的观点不谋而合!很惭愧,我在读完同样的书后并没有产生这样的感想。

虽说我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是在小学时代,心智尚不成熟,但是高中生孙少平能感悟到这一点,令我十分钦佩。讲述一个人人生的作品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反映其与众不同的经历。我们常人难以效仿,只能领会其精神。而直接提出这一点的就更少了。是啊,我们应该追寻自己的道路!
当看到二十三岁的孙少安下定决心要扛起整个家时,想到我自己也是二十出头,却因为天塌下来不用自己扛着,没有如同少安一样的魄力,不由得佩服起少安来。

是的,有魄力有干劲的年轻人让人佩服!

即使少安很穷,一队的人都听他的!及至看到少平在危难关头救下了之前和他有矛盾的跛女子侯玉英,抬眼望去已是深夜,才发觉自己已经处于“废寝忘食”状态了。

关于少平救下了和自己有矛盾的人一事,有人评论说,宽容。包括后来少平帮嫌弃自己的郝红梅付了手帕钱,大家都说,宽容。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宽容,是的,不计较之前的矛盾,确实宽容。但是在宽容之前,是善良。有人即将在你的眼前殒命你不去救吗?估计当时少平也不会想那么多,不会去想过去这个人对自己好还是不好,只是救人而已。

帮郝红梅解围也是一样,那个时代名声比生命更重要,解围相当于救命啊。

我不会说这是纯朴的农民子弟应有的品质。的确,农民老实质朴、忠厚善良,但这就像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一样,不能把优秀的孙少平这么囫囵过去。救侯玉英时,周围高中同学这么多人,不少是农民子弟,只有少平勇敢地挺身而出。我觉得,孙家品质优秀,主要功劳属少平少安的父亲孙玉厚。
孙玉厚没什么“本事”。但是怎么能说他没有本事呢?家境不好却能上供养老母亲,下供弟弟上学,拉扯四个孩子成人。他是优秀的农民,农民的优点均在他身上有所体现。他没有特别的去做什么,也正是因为没有特别的做什么才显得这个人物真实。

路遥老师作为农民的儿子,描写孙老汉手到擒来,人性的光辉在孙老汉身上体现。孙玉厚不是一棵大树,不能给后人乘凉,但他是一座大山,大树在他身上汲取养分,最终成为大树。正是由于孙老汉的言传身教,才使得四个孩子懂事勤奋,成人成材。

当然,本书并不是以小见大,只描写孙家这几口人。本书以类似于群像剧的形式,以双水村这个村子为桥梁,描写与双水村众人有联系的人间百态,当然也描写了双水村这一小小的村落在大洪流中的跌宕起伏。

所谓人间百态,不往大了说,就双水村里的形形色色人物都可见一斑。有好大喜功要炸山的,也有爱搞阶级斗争不顾家的;有爱编段子唱信天游的,也有疯疯癫癫说胡话的;有养鱼塘养蜂只自己一人享福的,也有得红眼病见不得别人富贵的……有些问题,过去就有,只不过随着社会变革显露出来了。

虽有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是我们是“患寡且患不均”的。穷的时候大家红眼病症虽轻,但不能因为红眼病症让大家一直穷下去。

但就像路遥老师所说的,很多人拥有了财富,但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财富,或者也有如金富那样非法获得财富的。不过也有“逛鬼”王满银,成天乱逛,到头上满是白发(不愧是“满银”)才发觉爱他的妻子和一儿一女才是自己真正的财富。

爱情这东西吧,真是奇妙,孙兰花就是死心塌地的喜欢这么一个逛鬼。一开始可能不能理解,直到后来才明白这是路遥老师对于爱情的看法的表达。

路遥老师对于爱情的看法是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本书中的很多年轻人,都在痛苦着挣扎着追求他们想要的爱情,让旁人尤其是老一辈人无法理解。润叶润生俩姐弟、李向前、金波金秀、孙卫红、晓霞、顾养民包括润叶的好友杜丽丽。尤其是杜丽丽悖润叶的好友杜丽丽。尤其是杜丽丽悖德的爱情,路遥老师说虽不支持但是理解,确实地写出了杜丽丽挣扎彷徨的心理。而以润叶李向前夫妇为代表的这一群人则替路遥表达了“奋不顾身的追求爱情”这一主旨。

为什么说老一辈人无法理解?结婚讲究门当户对,而上述大部分人物和他们所喜爱的对象之间有“身份”上的差异。家庭、职业、财富、地位都可以成为阻碍爱情的因素。但是,说到底,为什么要会有“门当户对”这回事呢?再追根究底,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农民孙少安和煤矿工人孙少平是不是顶天立地的好汉?!

我知道这些说得过于理想化了,毕竟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确实影响着生活。不过,“士农工商”,士在前,商在后,职业的高低贵贱古已有前,商在后,职业的高低贵贱古已有之,而现今各种歧视依然存在。描写年轻人爱情的悲剧,其实是对于存在歧视和隔阂的社会的委婉控诉。

君不见田福堂得知女儿要嫁给李登云的儿子时那激动兴奋之情。李登云是“官”。官又是一种象征着权力的职业。权力和金钱为很多人所喜爱,因为它们象征着力量。对于这种职业的崇拜甚至惧怕,也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看,中央下来人,要搞排场。田福军去贫困地区了解民情,揭不开锅的村民也愿意弄点好的给他吃。张有智知道升官无望,便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荒废工作;田福堂就算身体和精神都不行了,也不愿意从村里“一把手”的位置上退下来……我阅历有限,无法细谈,不过官本位思想普遍限,无法细谈,不过官本位思想普遍存在,积重难返,这是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决定的。

所以我很佩服田晓霞。因为在她的父亲升迁的时候,她不去坐来接父亲的专车,宁愿自己苦一点。在本书前期,笔墨并没有往晓霞身上倾斜,描写润叶多一点,甚至人物形象的塑造比不上侯玉英。

不过,当我们随着田福军的工作展开看到田福军一家的生活,尤其当少平与晓霞重逢时,一个风风火火,敢于追求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看着晓霞和少平携手共进,我衷心祝愿这一对能够幸福,也终于欣慰的看到他们没有重复他们哥哥姐姐的悲剧。当吴仲平找到晓霞的时候,我心里暗笑,等晓霞与少平成家,吴仲平和孙兰香结婚,他们再遇到会是怎样精彩兰香结婚,他们再遇到会是怎样精彩的表情……

然而太快了,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一章都不到的篇幅里,晓霞就离我们远去了。真是晴天霹雳!不顾危险,爱岗敬业,因救人而牺牲,巾帼不让须眉……随着少安赴约的脚步,我的心也提起来了,多么希望晓霞只是经历了一番奇遇,才没能联系报社和家人,多么希望这是欧亨利式的结局!然而,事违人愿,少平只能在梦里与晓霞相会了!

其实从这里开始,就有点烂尾的感觉。在最后,少平留下一道疤痕回煤矿,我倒是可以理解。但是少平应该学技术!他头脑灵活,善于学习,高中时成绩很好,又读了这么多书。少平在自学煤矿知识,又有实际经验,可以读个夜大,为煤矿事业做更验,可以读个夜大,为煤矿事业做更大的贡献。他的命运,他的未来,包括金秀和兰香的未来,结尾并没有昭示。再加上结尾处贺秀莲罹患肺癌,生死未卜,似乎全文并没有写完。

路遥老师,您当时该不会是想再写一卷吧,书中人物的苦难够多的了,不要再折腾他们了。

上面探究的多为剧情和内容。当然,作为时间跨度为十年,变化巨大的十年的书,路遥老师对于景象的描写宏大而又细致入微。
本来本书就是群像剧,每次在视点转换的时候都会有一大段描写使转换不显得突兀。描写山村、描写城市、描写自然景象、描写人工景象……路遥老师将大地上的人和其他的一切展现给读者,展现出这个平凡的世界。

后期少安从砖窑倒塌的绝境中走出来是值得欣慰的。欠债一万多元!读到这里时难受得想要把书丢开。但是少安在秀莲的鼓励下雄心不死,再度站了起来。就像路遥老师所说:“青年,青年!无论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的绊脚石,而绝不会致人于死命。”

多么激励人的话语!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方石上的悼词,既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也表现了《平凡的世界》书内书外平凡人物的辉煌人生。

纵观全书,其实就是平凡的众人在困难面前跌到又爬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你,有我,有大家,有所有读这本书的读者的影子在其中。怪不得本书被一代人当作自己的启明星。

也这因为如此,我赞同《平凡的世界》导演毛卫宁的一句话:“如果仅仅是为了收视率,是不会选择拍这部剧的”。

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只要不被彻底击垮,总会站起来的,而再站起来时,内心就会更强大一些:“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很好的——不,或许也不能说是很好的吧,但也可以相当快乐地、相当有意思地度过自己的人生。”

终南山人777 发表于 2016-6-19 06:12:24

{:7_390:}{:7_390:}{:7_390:}

巨浪 发表于 2016-6-19 10:40:41

{:7_394:}{:7_394:}{:7_394:}

詹皇威武 发表于 2016-6-21 23:32:30

{:7_381:}{:7_381:}

天涯寒士 发表于 2016-6-23 15:13:32

{:7_389:}{:7_389:}{:7_381:}

天韵百合~王丽华 发表于 2016-6-25 11:37:07

这书评写得太好了!给大家分享一下。

冬日暖阳 发表于 2016-7-18 17:46:53

很好的一部作品,值得认真的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凡的世界》:一代人的启明星 (原创) 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