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文学巨匠陈忠实
本帖最后由 舞汉 于 2016-4-29 18:40 编辑今天早晨文学巨匠陈忠实因患舌癌不幸离世,中国文坛一颗耀眼的巨星陨落了。曾经是文学青年的我,在七十年代中期很崇拜农村出身的作家,在全国崇拜浩然,在陕西崇拜陈忠实。在那个文学匮乏的时代,除了看看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就是阅读陈忠实的作品。1975年的《陕西文艺》刊物(在文革期间的延河杂志),在第4期发表了陈忠实的小说《公社书记》、1974年第5期发表了《高家兄弟》,经常阅读并一直保持到现在。陈忠实永生。
惊闻陈忠实先生于今早7点多去世,享年73岁,感觉有好多话要说要写。在我的心里陈忠实永远是50多岁。初次读《白鹿原》是在1999年上高三时,同宿舍的涝峪同学在读,自己也粗略翻了翻。考上大学后,专门在图书馆借来《白鹿原》读。当然,最初的研读,特别注意性描写,小娥和黑娃,小娥和孝文,小娥和鹿子霖,还专门写了读书笔记反复研读。大学时给朋友还专门送过《白鹿原》。工作后,自己买了《白鹿原》,翻阅过几遍,书变得黑乎乎,还用铅笔写人物结构图,画重点句。算一算白嘉轩几个老婆,结婚时多大等。这时侧重于地方史,特别是书上的历史和户县历史做对比。上课举例子时,也爱用《白鹿原》上的例子。比如大革命时白灵搬尸体,到延安后白灵被活埋,“文革”中红卫兵打开朱先生的墓子,摔开砖头,上面写着“折腾到何时为止?”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讲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就举例子说陈忠实对于1992年春天南方谈话的把握。自己出光盐社期刊,有时很高兴,也套用评论家对陈忠实的话,对老张说:“杂让咱把事弄成咧。”纵观陈忠实的一生,能适应不同时代,不断向上攀爬,是值得我学习的。 {:7_381:} {:7_396:}{:7_396:}{:7_396:} {:5_312:} {:7_400:}{:7_400:}{:7_400:} 沉痛哀悼!!! {:7_400:}{:7_400:}{:7_400:} 沉痛悼念!{:7_400:}{:7_400:} 沉痛悼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