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户”改为“鄠”的忧虑
据可靠消息:户县上报的撤县设区名称为“鄠邑区”。对于“邑”字我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这个“鄠”字我感到担心。鄠,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专门指户县,但由于鄠不是一个形声字,普通人刚一看很难认出它的正确读音。况且它只用来指户县,在其他地方看不到这个字,人们要读对这个字就更难了。正因为这个原因,1964年由户县名人杨明轩提议,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现在要申报鄠邑区这个名称很可能因此被国务院否决而再次丧失撤县设区的机会。其次,即使侥幸通过,这个生僻的“鄠”字可能会让新生的“鄠邑区”很难对外做到家喻户晓,从而使户县在全国的知名度生疏化、模糊化。这样就和户县人民撤县设区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据说大概是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关麟征将军在香港逝世的消息。可能是转播来自香港报刊的文字消息,广播员就将陕西省鄠县,读成了陕西省鄂县。除了户县人,没有几个人听出有什么不对。现在假设你在西安钟楼底下拿出鄠县两个字,让行人读出来。我估计十个人中八个人都会读错的。在西安尚且如此,在全国各地就可想而知了。
{:7_390:}{:7_390:}{:7_390:} 完全同意五柳先生的观点,一般人不认识这个字。 同意五柳先生的观点 本帖最后由 关民生 于 2016-3-10 09:42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关民生 于 2016-3-10 10:01 编辑
孔乙己先生听说户县要撤县设区了,仍旧穿着他那件穿了百年的长衫,不过胸前多了条西式的领带,一瘸一拐从江南长途跋涉前来祝贺,历时数年,终于来到户县政府门前的文庙广场,站着要了一碗户县黄酒,问卖黄酒的老板说:“户字有几种写法,你知道吗?”,老板谓不知,孔乙己道:“三种也”,说罢用毛笔蘸了水在地下写到“扈,户,鄠”。酒店老板大惊,赞道:“先生真高才也!本县欲拨25万大洋求征新的区名,先生何不到政府旗下的设区办命名组任高级参议。”,孔乙己长揖到地:然也。 {:7_360:}{:7_360:}{:7_360:}
正因为 扈,鄠,只用来指户县,
所以国务院没有批准西户区名;
难道因为某人不认识、没文化、图方便
就 否定 “扈,鄠” 的历史印记吗?
所以支持恢复设置:崇、鄠 扈邑 区
{:7_381:}{:7_381:} 关民生 发表于 2016-3-10 09:41
孔乙己先生听说户县要撤县设区了,仍旧穿着他那件穿了百年的长衫,不过胸前多了条西式的领带,一瘸一拐从江 ...
{:7_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