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飘香的季节
谨以此献给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一)
都立秋了,天还是那么热。密密麻麻的玉米地把整个村子包围的严严实实,天上一丝风也没有,空气彷佛凝滞了一般。只有路边白杨树上的知了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声嘶力竭的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
刚吃过晌午饭,母亲便对木子说,去拿个扫帚,把梧桐树底下扫干净,……再拿个尺子,量一下那张单人床多宽。说完,她已经麻利地从门后面的纸箱子里拿出了前几天刚弹好的旧棉花,接着又变戏法的从柜子里取出一块兰花花的布……木子知道,母亲这是给她上高中在准备铺盖了。
母亲说话的时候,木子正在整理初中三年的书本和资料。对于上高中,木子其实并没有什么感觉。她在初三补习了一次,父母的目标是让她上个中专,很多大人都说,女孩子么,上学没有后劲,与其前途未卜地上三年高中,还不如在初中多补习一年,上个中专呢,而且 最好是本地的师范,将来当个老师,一来离家近,早早毕业赚钱,二来人也轻省工作还稳定。可事实上,上中专哪有那么容易的呢。偌大的东西沙河村上中专的也屈指可数。
木子所在学校在东西沙河村的中间,东西沙河一共有4.5千人,在方圆几十里算是比较大的。村名源于两个村子中间的一条河——沙河,因为年代久远,那条河早已干涸,唯一留下的就是凹凸不平的沙滩,成了木子他们平时嬉戏的一片乐园。
学校就在河滩的东岸,生源主要是两个村子和附近几个只有百十户人口的小村子的学生。学校的班级设置是小学到初中。老师大都是东西两个村子的民办教师。学生的年龄大都像木子一样,是70年代各个时期出生的。那时候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级三个班,每班40人,一通学上下来,到初三,就成两个班了,总共到70人,再经过中考,能通过中专分数线的最多四五个,还有音乐画画体育等一层层考试刷下来,到最后能录取的寥寥无几,很多学校几年下来都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中专之后,才是重点中学的录取,再下来是普通高中。木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几十年后录取的顺序刚好是倒过来的!
在木子的眼睛里,中专那可是回回考试第一二名的往届生才敢想的事情!第一年中考,木子的分数离高中线差几分,她理所当然的进入补习班。父母对她是报着希望的,在他们眼里,最起码在小学,木子可是老师眼里的红人呢,诸如连环画、铅笔、笔记本、文具盒等等的奖品是从来没有间断的,最辉煌的是小学四年级终考,她还是全乡的第五名呢!
但只有木子自己知道,这一切在上初中后就变了,她似乎进入了一个低谷时期, 她常常把全等和相似搞混,搞不清楚对数函数幂数,分不清楚电路图…… 但她会把木兰辞改成动人的叙事诗,会在一个漂亮的绿色软皮笔记本上写很多诗,并且还会在诗的周围配上漂亮的图画,她还抄了很多名言警句。历史课上她听的入迷,地理课上,她会出现幻觉,一会儿幻想自己在‘‘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一会儿又到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东北……
闲暇的时候,木子会把笔记本给莉莉看,每次看完,莉莉都会发自肺腑的赞叹道,写的真好啊,木子!可是,你为什么不把写这些的时间用在数理化学习上呢?莉莉和她是她一个村子的,从小一块儿长大,也是她一起上学放学的伙伴,但即使这样,只要莉莉一说这个,木子就会瞪她一眼,反问道,你知道努尔哈赤是哪个民族的么?每回这时,莉莉就红了脸,说,历史考试可以抄书,不用这么认真的。这时,木子就在心里暗想,什么时候,语文政治地理历史融合起来出一张卷子,闭卷考试,多好,收拾收拾这些不懂知识的人。
补习的日子糊里糊涂就过去了,木子没有别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决心,自然也取得不了人家的成绩,她离重点高中又差了几分。她不知道怎么办,按她的理解,上高中,意味着白白上三年,不上,年龄太小,不知道能干什么。听天由命吧!木子想,看父母怎么说吧。
莉莉的分数刚过普通高中线,西河村的女孩子里,考上高中的也就她们俩。莉莉长的高高大大,显得比木子成熟有主见。前阵子,她天天找木子商量,说,还是先上高中吧,听说高中会分科的,你不喜欢数理化可以选择文科。还有,八中离咱们近,尽管学校不怎么好但是高考后录取是分很多档次呢,咱上不了好的,可以上个差的,反正只要户口出去不就行了?是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还是一个城镇户口有着绝对优势的时代,‘‘农转非’’是很多农村孩子上学的主要动力。
木子有些动心,莉莉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而且刚才她收拾这些书时,她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不舍,但是一年的补习没有实现父母的期望,木子觉得自己不能再提什么要求了,她不确定父母对她是不是还抱有希望,所以她不能告诉莉莉她的想法。可是今天,母亲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她答案。木子有些受宠若惊了!
{:7_389:}{:7_389:}{:7_389:} 文笔不错,赞一个!勾起了很多回忆。而且我感觉你应该是一位女士{:7_389:}{:7_389:}{:7_389:} 她再一次来到梧桐树下,她的心‘’砰砰‘’地狂跳,但她不知道该问母亲些什么。所以她只是顺着席子转了两圈,然后蹲下来,抻了抻皱了的褥子……母亲已经在穿针引线地缝着被子的边缘了。 阳光透过梧桐树宽大叶子斑斑点点地洒在兰花花的被面上,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光圈,叶子动处,木子突然想起岳阳楼记里的一个词,浮光跃金。 掉了一段,,呵呵 {:5_332:} 好!{:7_390:}{:7_390:}{:7_381:}{:7_381:} {:7_381:}{:7_381:}{:7_381:} 秋海棠 发表于 2016-2-15 09:09
她再一次来到梧桐树下,她的心‘’砰砰‘’地狂跳,但她不知道该问母亲些什么。所以她只是顺着席子 ...
这一段更妙。 {:5_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