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如水 发表于 2015-2-4 21:23:31

定舟村军籍《赵氏族谱》举行发布会

   2015年2月4日,农历甲午年腊月十六日,在户县文化中心五楼会议室,经过全体定舟村军籍赵氏族人的共同努力,在各界人士的协力帮助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由户县书法协会主席石侃之题写书名、著名作家李景宁作序、赵随军、张启惠主编的《赵氏族谱》终于刊行面世了。在我的挚友李景宁先生全力操持下,在户县文化中心大力支持下,户县定舟村军籍《赵氏族谱》发布会得以顺利举行。户县文化界热心人士焦万利、段景礼、樊义廷、刘勇、李景宁、杨文清、杨晓昌、石侃之、张江涛、杜智敏、李秦安、张明智、张声振、李成文、高力、程军宝等出席了发布会,定舟村赵氏宗亲会代表参加了会议,来自西安的历史学者施满学先生,西安大明秦王宗亲会秘书长朱荣亮先生应邀出席。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既有西安、户县文化界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也有定舟村赵氏宗亲德高望重的门中长者,还有关心《赵氏族谱》历史文化价值的热心人士。户县电视台、《金户视野》、及著名摄影家上善若水先生参加了报道。    发布会由《赵氏族谱》编篡小组组长赵应周主持,在发布会上,赵氏宗亲赵继益先生向户县图书馆馆长高力先生捐赠了六册《赵氏族谱》,户县图书馆向赵氏宗亲会颁发了收藏证书。特邀嘉宾康西村《张氏族谱》主编张尚斌老师现场宣读了原户县县委常委、政协主席赵学民的贺信,著名学者马维岳也发来贺电。大家就《赵氏族谱》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013版《户县志》主编段景礼先生对族谱的历史价值给予高度评价,散文家诗人杜智敏先生观点独到,他认为现在的宗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血缘和DNA关联,通过族谱的编修取得文化心理的认同更加重要;李景宁先生全程参与指导了族谱的编辑,曾经写出了长达四页的编辑意见,他充分肯定了族谱的重要作用。其他的嘉宾从自己的角度分析了族谱的得失。简短的发布会一个小时准时结束。    定舟村军籍《赵氏族谱》全书共408页,60余万字,书中的彩色插页8页,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用树状结构表和字辈表格记录了赵氏家族演变进程。详细概略描述了赵氏始祖赵成在元朝末年追随朱元璋起义,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战斗,推翻了元朝暴虐的统治。被派往朱元璋次子朱樉秦王府担任左护卫指挥使,在洪武十一年离开老家安徽凤阳,跟随朱樉到西安就藩。后来屯积隶户,和张、王、李、赵、蒋、杨、夏、石、单、魏十户军籍在大明国西安府户县宜善乡兴仁里“定周村”(即今天的定舟村)居住至今。由当初的一家人,经过630余年的繁衍生息,到2015年已经发展到拥有户数276户、七大宗系、33个支系、1256口人,居住地在定舟村、保西村、元村十二户、渭曲坊村为中心的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户县北乡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涌现出了许多激荡一时的风云人物。《赵氏族谱》为户县的宗亲文化,添上了自己独有的风采,为明代以来军籍后裔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观摩角度,为研究户县的历史民俗,增加了新的多彩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氏族谱》将会逐步显示出自己的珍贵价值。   这里有必要介绍下明朝的军事制度,明王朝实行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以王城为中心,周围军事设施像卫星一样拱卫王城。人民分为军籍和民籍,军籍家庭男丁世代当军人,现役的军人叫做“军正”,预备役军人叫做“军余”。军籍家庭主要负责战斗、养马,由明朝政府供给生产生活资料。当时的人们颇以自己做军籍为荣,这也是为什么时隔630余年定舟村后人仍旧称自己为“十户军籍”的缘由了。2013年夏天,我和挚友李景宁,大明秦王宗亲会秘书长朱荣亮、西安历史学者施满学到陕西师范大学专程拜访了明清史专家、历史人文学院院长梁志胜教授,详细聆听了梁教授的讲述有关军籍制度的历史,受益匪浅。














秦岭山人 发表于 2015-2-4 23:03:06

{:7_389:}

关注 发表于 2015-2-5 08:54:15

{:7_381:}

观沧海 发表于 2015-2-5 11:43:45

{:7_389:}{:7_390:}{:7_381:}

靳应禄 发表于 2015-2-6 07:31:14

{:7_390:}{:7_390:}

禅心如水 发表于 2015-2-8 12:54:06

靳应禄 发表于 2015-2-6 07:31


感谢各位老师!

快乐就好 发表于 2015-2-9 06:12:34

{:7_360:}

快乐就好 发表于 2015-2-9 06:14:10

{:soso_e179:}

溪水止流 发表于 2015-2-9 08:08:27

{:7_389:}{:7_390:}{:7_3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定舟村军籍《赵氏族谱》举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