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智 发表于 2014-10-5 11:43:29

不忘师恩学子心

本帖最后由 戴永智 于 2014-10-5 12:01 编辑

                     不忘师恩学子心   人生最不会忘记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亲和老师,特别是当年逾天命事业有成时,就经常想起特别关照过自己的那些老师们,正是他们搭起的“人梯”才使自己逐级升起有了今天的境地;感恩之心冲动就象要完成新任务样,萌发出如何报答当年那位最关怀自己的老师心情。因此,只要一人呼吁即众人应,集大家之心意,共同前往看望敬爱的恩师。    2014年10月2日,原户县二中高七八级四班苗长禄、孙喜肖、刘敏涵组织二十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班同学,前往涝店镇余姚村看望退休多年的恩师严文后老师,他们向恩师赠送牌匾,余姚村群众以锣鼓相迎。
http://www.huxianwang.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10/05/111758oppv4r0pfopvz21w.jpg

http://www.huxianwang.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10/05/111803f1wqw1a8zti2vq8b.jpg

http://www.huxianwang.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10/05/111754h8hd66omoclzc86c.jpg


溪水止流 发表于 2014-10-5 12:14:51

{:7_390:}

花心女人 发表于 2014-10-5 16:20:37

佩服楼主!{:7_381:}{:7_381:}{:7_381:}

戴永智 发表于 2014-10-5 20:45:06

本帖最后由 戴永智 于 2014-10-5 21:26 编辑

{:soso_e163:}

戴永智 发表于 2014-10-5 20:49:59

本帖最后由 戴永智 于 2014-10-5 20:54 编辑

                                    户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苗常禄在给严文后老师赠匾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严老师、余姚村的各位乡党、朋友们:大家中午好!
   在这播种着希望,收获着成功的季节里,在大家喜气洋洋,欢度国庆佳节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户县二中高七八级四班的同学情意浓浓,欢聚在余姚村,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特意为班主任严文后老师赠送牌匾。今天我能作为同学代表发言感到无比荣幸。首先,我代表高七八级四班全体同学向严老师表示真诚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祝严老师健康长寿!吉祥平安!师恩永存!并向严老师的家人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向参加送匾仪式的余姚村乡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78年在户县二中读书,严老师既是我们的班主任,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们无论来自何方,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曾受业于严老师,受恩于严老师。严老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矢志钻研,默默奉献。回想当年,每一节课,都仿佛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作文本上一串串批语,都倾注了严老师的汗水,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和启迪给我们的人生哲理,如春风化雨滋润大地,如甘泉雨露滋润万物,为我们的人生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老师为人耿直,淡泊名利。他以教育事业为重,以教师职业为荣,倾注了全部心血教书育人。他生活简朴,与人交往简单,朴实无华。他用高尚摒弃了功利,用平凡造就了伟大,用执着选择了淡泊。师德高尚,德艺双馨。正是他这种高尚品德,才赢得了我们的爱戴,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北周书卢诞传》中也有一句名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严老师既是给我们传授学业的“经师”,更是教诲我们如何做人的“人师”,是他教会我们如何堂堂正正做人。他的慈语诤言,似暮鼓晨钟,像航灯路标,增强了我们正视人生的自尊和自信,坚定了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和信念。使我们明辨是非,少走了许多弯路。严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代表同学们向严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的栽培之恩!
   “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严老师,你的健康、快乐和长寿是我们最真诚的心愿,请接受我们全体高七八级四班同学的祝福吧:严老师,祝您健康!祝您快乐!祝您长寿!
          顺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戴永智 发表于 2014-10-5 21:02:51

                                                                  严文后老师的答谢讲话
   各位同学、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
   感谢我的三十多年前的同学为我送匾!
   感谢我的三十多年来一直还把我系念于心的同学!
   感谢我的长久以来情意殷殷,不愿忘怀于我的户县二中八零届七八级四班全体同学!
   1978年秋季开学,我是和七八级同学一起,同时走进户县二中的。那时候,二中师生的衣食住行条件都不甚好,生活比较艰苦,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劲头都大。彼时,虽然不像现在对所谓“奉献”、所谓“付出”炒作的这么厉害,但大家多是“焚油”“继晷”,刻苦勤奋,而校方也是这么提倡的,管理上突出一个 “严”字。当时高中是两年制,其他科不说,就拿被视之为“软硬课”的语文科来说,好多东西都揉不到,古时的名诗名文,是一个人一生的立德之本,但都没有学,选的现代文又多不经典,加上我是个笨人,缺乏灵活性,不敢离经叛道,作文缺乏互动,一味刻苦批改,强化训练少,文科成绩提升的慢,拉了总分;报考志愿缺乏协商,报考学校起步低,选择职业不合自身条件,终生遗憾。对有的同学需要沟通开导,给以帮助,促其复读,跳出“农”门,但我未尽其责。这些本应是另外一种生活道路、生活质量的同学,却走了一条荆棘路,蓬蒿道,工作和生活皆不如意。比如咱班的刘亚民,如果瞎好考一个学校,在外就业,也不至于在打工地溺水身亡;即便身亡,也会给遗属有所补贴,但他没有,只有:“逝者长已矣”。不说了,打住!同学们现在大多到了“知命”之年,不容易啊。赠给各位一副对联寄托我的心意:卅六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五旬龄到来知命颇艰难。
谢谢大家的倾听。

观沧海 发表于 2014-10-6 16:02:38

{:7_381:}{:7_381:}{:7_381:}

王建民 发表于 2014-10-6 21:10:47

   名师出髙徒{:7_381:}{:7_381:}{:7_389:}{:7_389:}{:7_390:}{:7_390:}

戴永智 发表于 2014-10-7 08:03:48

本帖最后由 戴永智 于 2014-10-7 08:06 编辑

卜算子
   师恩
人由父母养,
老师教做人,
一生到老最难忘,
就这两种人。
人生最可贵,
要有报恩心,
无论事业成与败,
莫忘报师恩。

高山流水 发表于 2014-10-18 13:06:57

户县教坛名师!致敬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不忘师恩学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