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之声】描写户县知青生活的《秦岭深处》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4-9-8 16:21 编辑描写户县知青生活的《秦岭深处》 西安惠安化工厂(第一厂名845)是“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项目,是大型国企,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科技领先自不必说,文化方面亦很辉煌——关于这一点,早在30年前贾平凹、陈忠实就对惠安有过很高的评价。 今天这个帖子介绍惠安一位工人写的书《秦岭深处》,作者是韩兴荣(英年早逝)——说起来很是遗憾,同为惠安员工,但笔者并不认识韩兴荣 ,看到《秦岭深处》纯属偶然,是治牙时吕巧月医生朝笔者介绍的。笔者一口气看了两遍,甚是感动,感动之一是该书是一部描写户县一群知青插队在秦岭深处原汁原味生活的纪实小说;感动之二是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写文化大革命中的人和事,客观而翔实。 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建议感兴趣的网友能读读《秦岭深处》。
{:7_389:}{:7_389:}{:7_389:} {:7_394:} {:7_390:}{:7_390:}{:7_390:} {:7_394:}{:7_389:} 英年早逝,可歌可泣。{:7_381:} 作者好像是乒坛诗话中徐公文坚的同学。{:7_396:}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4-9-9 22:10 编辑
谢谢各位贤达的青睐。
关于知青,是一个很有说头的话题。何谓知青?顾名思义应是知识青年。错。笔者依据个人的体会给知青下的定义是城镇户口的中学生。而同为中学生,户口在农村者,在那个年代,只能称作回乡青年——二者叫法不同,命运有别,差异大了去了。
笔者看过些关于知青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总的感觉是比较偏激,相比之下,《秦岭深处》就朴实、真切的多——这就是笔者欣赏该书的原因。
{:7_396:}{:7_396:}
观沧海 发表于 2014-9-9 16:17
作者好像是乒坛诗话中徐公文坚的同学。
我已没法落实。: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