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东人 发表于 2014-8-4 18:36:01

小时候牛东七夕古会


我和舅家同村,过会时各家忙各家的都不来往,我家也就没有亲戚来。初七前几天打扫屋里卫生,上集买菜,粉条,莲菜,洋芋等能放的菜。初六还要压面,村子里只有小斌家有一台压面机,乡党要早早排队,搪瓷盆子里端上面,用一片纸包上盐和碱面放在面上,盐和碱各家口味不同,包的量也不同,盐能增加面筋度,加碱面条比较憎,也有碱特殊的香味。几十个面盆子排队,一直排到街道上,有事回家做事,没事就在那挪面盆子,次序不能乱。压面是个体力活,一口三尺杀猪锅斜斜架在砖台台上,轮到谁家了,小斌他爸把面倒在锅里,先舀一瓢水,纸包包拆开盐碱倒到瓢里,右手中指伸直搅搅,搅匀弹弹中指,左手拿瓢,一边倒水,右手飞快的揉搓面絮,感觉水加的差不多了,放下瓢,双手搓面,最后抓一把面,用劲握,能成个疙瘩,一搓能散开,软硬就刚好,把和好的面刨到盆子,用糜糜条子把锅扫净。面在盆子醒着,一会就能压了。压的遍数有讲究,多压一遍,面就劲道,口碑就好,四里八乡都知道谁家的面压的好。面压好,有时拿盆子,有时拿大簸箕端回家。压面时经常交流谁家亲亲多,压的面多,谁家亲亲不得来压面压得少。除了压面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蒸旦旦馍,一是第二天要吃,二是亲亲回去时还要回礼用,蒸馍时要特别用心,施碱重了馍黄有碱味,碱轻了馍青味酸,亲亲都笑欢。有时我妈提前做好醪糟,糯米泡好,蒸熟,晾凉,装瓷坛,点曲,塑料纸封口,提前算好时间,过会这天醪糟就发好了,如果发过了,就成了酒了。初七一大早,天刚亮,我弟兄三就洒水扫院子,院子是土院子,也要一尘不染,只留下白光白光的硬地面。不久街道就有叫卖声,主要是卖豆腐,当时没冰箱,豆腐天热不好保管,所以都是当天割(户县方言,买的意思)豆腐,最早是担担子,两头担两坨豆腐,后来是加重自行车,后座两边挂两坨。那时的豆腐都是石膏点的,有特殊的香味,以后再也没有吃过那种味了,只留在了记忆里。豆腐来了,乡党们把摊子围圆了,豆腐一会就卖完了。上午就是迎接亲亲(亲戚,客人)准备饭菜,小桌桌抹净摆在屋中间,茶壶洗净,佐茶叶,冲开水,泡着,等亲亲来。中午是臊子面,黄花,木耳,韭菜,豆腐离不了。油泼辣子碟碟,盐碟碟,醋碗碗摆上。中间是搪瓷盆子,面条在凉水里漂着。搪瓷罐罐里煎和的臊子汤上面漂着绿韭菜。臊子面讲究汤宽面少,面是一筷头,面不停的捞,汤不停地续。吃完面 ,谝谝闲传,街道上转转,下下棋。三四点吃馍菜,有几道菜都记不清了。印象深刻的是凉拌粉条,主料是粉条和豆芽,肏熟,凉水冲,生姜蒜捣碎,盐醋辣子油一拌,佐几滴香油,好香啊。有时候粉条太长,站起来都挑不起来,弄不好就撒到桌子上,大人当着客人的面就拿筷子敲你的头,没礼貌又浪费。后来右手挑粉条,左手在底下接着,撒在手上再用手送进嘴里,用手接着也不卫生,最起码不给桌子上撒了。那时笨的都不知道提前把粉条切短些。再一个就是炒豆腐,佐料只有五香粉,八分钱一包,透明塑料袋包装看的清清楚楚,装的鼓鼓的,印的红色的字五香粉,刚打开就香气扑鼻,一袋要用半年呢。多倒些油,那豆腐就香的很,回味无穷。醪糟热好,佐上白糖,热旦旦馍就菜。酒足饭饱,天气渐凉,亲亲们就开始动身回家了。如果队上放电影或者唱戏,上了年纪老亲亲领小孩晚上就不回家了,看完电影或戏,第二天早上趁凉快回家。晚上,我家把凉席铺在院子地上,拿几把扇子,扇子有五边形竹子糜糜还有圆形芭蕉叶两种,凉席和扇子四周都用旧布头缝起来,结实 能多用几年。我们四口躺在凉席上,摇着扇子,赶着蚊子,阵阵风儿吹过,多么惬意。我看着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找那条老人们传说中的银河和两岸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年找着,从来没有找到过。。。。。


qq://txfile/platformres:msgmgr/newmsgframe/MsgDateLeft.png2014-08-02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4-8-4 21:06:41

很好的回忆,典型的户县文化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4-8-4 21:06:55

很好的回忆,典型的户县文化

天天 发表于 2014-8-4 21:22:33

好文章。马宏智老师写过关于咱们户县的过会,以前见过可能是周至人编过各地过会日期的小册子。自己计划依据户县地图标注过会日期。

观沧海 发表于 2014-8-5 07:11:14

亲切

牛东人 发表于 2014-8-5 13:17:38

才疏学浅,不敢和老前辈并提。

陨石雨 发表于 2014-8-5 14:47:48

写的真实细腻,很好!{:7_390:}

靳应禄 发表于 2014-8-5 16:05:47

户县昔时风情再现,叙述细腻,情感真挚。{:7_381:}

靳应禄 发表于 2014-8-5 16:22:16

         一幅充满欢快、祥和农家乐的农民画素描——笔者以为农民画的特色就是记录时代,在对农民画定义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笔者的这一见解权当一家之言。{:soso_e182:}{:soso_e178:}

牛东人 发表于 2014-8-5 16:33:12

感谢老师评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时候牛东七夕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