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大对“南北分界山”秦岭生态整治力度
横亘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山脉,近年来遭遇多重生态问题。开山采石、水源地污染、房地产开发等现象,对秦岭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为此,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加强立法、环境执法等综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更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是大熊猫、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主峰太白峰位于陕西省。 为保护秦岭,陕西省及西安市分别在2007年、2013年制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通过立法形式进行保护。其中要求严格实施项目准入,限制开采开发。 但近年来,由于违规开发和工业污染,导致秦岭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秦岭山中兴起“别墅热”,一些开发商和个人在秦岭违规修建私人别墅。在陕西省西安市政府部门7月份的一次清查中,就查出违建别墅70多栋。 长期来,秦岭还受到非法采石、采矿破坏山体,保护区内水源地受到污染等问题的困扰。陕西环保部门近期连续对秦岭范围内的28家矿山企业进行检查,其中24家未按照环保要求编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一些企业不仅不重视保护秦岭生态,还将生产中的废石废渣沿山体进行倾倒,对沿线生态破坏严重。 开采花岗岩对秦岭自然生态景观造成的破坏也令人担忧,在陕西省渭南市的一些地区,秦岭上一块块裸露的山体仿佛“牛皮癣”。尽管很多采石场已经被关闭部分山体表面破坏严重,植被恢复量大,生态恢复问题尤为紧迫。 同时,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秦岭区域中3处饮用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其中,陕西省西安市石砭峪水库水源地、渭南市沋河水库水源地、佛坪县城市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有较多居民居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收集直排。佛坪县城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有企业存在,企业雨污未分流,生活污水、厂区污水等均排入饮用水源。 对屡禁不止的生态破坏现象,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大处置力度。对秦岭北麓的违建别墅,西安市政府本月要求按照属地原则,逐级负责落实,彻底进行清查整治。 而对其他破坏生态环境问题,陕西省政府还责成环保和国土部门加强对采矿(石)企业的监管,对不符合环评审批等验收条件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或者予以关闭。整合或者取缔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的小采矿,小采石企业。 同时,陕西将严格矿产开采企业的矿权审批,并且加大对采矿企业的生态恢复监管力度,逐步建立生态恢复管理机制。 在民间,各类志愿者组织也自发开展活动,加强对秦岭的保护。许多志愿者不仅主动捡拾河道、路边和林间的垃圾,为秦岭做“清洁工”,还通过定期开展文明旅游、低碳出行、植被保护、水质监测、筑巢引鸟等各类活动,与政府部门携手,助力秦岭生态保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