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平血案”检视冷漠的罪恶
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市的屠杀小学生的惨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创痛。不是我们不敢直面现实,而是实在不忍心再复述那疯狂的令人心悸的一幕。8个孩子,在转眼间大祸临头,与亲人阴阳相隔,留给亲人的,是痛失爱子、爱女的悲痛和绝望。42岁的郑民生,因工作和婚姻的多重挫折,心态扭曲,故意杀人。这样简单的概括,显然不能洞悉他从一个正常的人沦为社会边缘人之后,心态失衡、畸变的复杂过程。需要指出的是,类似郑民生这样因心理失衡而疯狂地报复社会的,不是个案。
在我看来,他们的人格扭曲、心理畸变,首先是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相关。检视一下我们的教育,在注意应试教育以及进行一定的宏大叙事教育的时候,在人格和情商培养方面,是存在严重缺失的。其次,缺少一个性格缓冲和心理疏导的社团组织。如果人在单位之中,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还可以通过交流来缓释心理的紧张,一旦游离于“单位”之外,特别是被社会边缘化之后,很可能会造成心理扭曲而不能自拔。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由于利益调整,社会矛盾凸显,有相当一些人被抛出了社会的正常轨道,沦为别人眼里“可有可无”的边缘人,他们中有人格障碍的人常把挫折的原因归咎于他人,产生“家庭不关心,政府不关爱,社会不关怀”的偏执情绪。所有人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哪怕是精神病患者,也不是社会的异类。一个文明社会,不可能用隔离和防范将他们置于我们认为安全的地带。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别人给予起码的尊重,对弱势者给予必要的援手,有时候,很可能一个不经意的善举,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同时,也可能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南平血案,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都是受害者。郑民生是十恶不赦的凶手,社会冷漠是最大的帮凶。
江苏肖余恨读者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L社会矛盾凸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