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结几次婚
人的一生要结几次婚──────感悟婚姻
一个人一生最少要结三次婚,朋友你结了几次婚?
有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成了家,姑娘口味清淡,小伙无辣椒不欢。因此,姑娘很不习惯,常去父母家蹭饭吃。有一天,姑娘的父亲做的菜咸了些,,母亲一声不吭拿来一杯水,夹了一筷子菜在水杯里荡一下后入口很香的吃着。忽然间,姑娘从母亲的细微动作里领悟到了一个道理。
第二天,姑娘在家里为丈夫做一桌他最爱吃的菜;当然每样菜里都放辣椒。只不过是在她的面前多了一杯清水;丈夫看着她津津有味地吃着清水里荡过的菜,不觉眼睛里有轻微的湿润。此后,丈夫也争着做菜,但是菜里面已找不到他最爱吃的辣椒;只是在他的面前多了一碟子辣椒酱。每一口他都吃的心满意足。
为了爱,也为了自己,他俩一个坚守着一碟辣椒酱,一个坚守一杯清水,他们懂得了怎样坚守一份天长地久,细水长流的真爱。爱,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和理解,需要包涵与包容。婚姻到最后究竟能留下什么?有平平安安的日子,有相扶相助的情感,那才是婚姻的大境界。
婚姻不只是嫁给一个男人或娶一个女人那么简单,它的全部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和一个你爱及爱你的人结婚。第二重境界,就是要和你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结婚。第三个境界,客观要求还要和他(她)的社会关系背景结婚。
处在第一境界的夫妻,婚姻相对稳定;处于第二境界的夫妻,婚姻比较稳固;而处于第三境界的夫妻,则很少见到离婚的。在这个万千世界中,那些白头偕老的人,一生都基本经过这三个境界,都要结过三次婚。
第一次是在婚宴上,在亲朋友好友的恭喜和祝福中和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次是在家里,两人经过几年磨合、包容,互相与对方的习惯结婚。第三次是在家族里,与对方的原有的社会亲情关系结婚。
第二次和第三次结婚与第一次结婚相比,有很多不同,没有隆重的场面,也没有亲戚朋友的恭贺,唯一存在的是双方的默契,但这却是各自展示才华的场合。真正的婚姻,往往都是发生在后边的两次结婚之中。
现在很多人结婚两三年就离婚了;更有甚者一年不到就闪婚闪离。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原因是没有设法把自己婚姻从第一重推入到第二重境界,更谈不上推进到第三重。
大家都知道,沸腾的水能杀菌,而热恋和沸水一样,也能灭掉热恋当事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更何况其时双方都在刻意地掩饰和弥补。但是,那些热恋中表现完美无缺的白马王子和好似小鸟依人的纯情少女,在进入婚姻这杯不温不火的水中之后,缺点和不足就会像细菌一样重新回来;这时你必须跨入婚姻的第二重境界,和他(她)的性格习惯结婚,接纳和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否则,婚姻之花就会因为根系过浅而枯萎。
那些本来是非常恩爱的一对,就很少有人把离婚挂在嘴上。在心理上相互已接受了对方性格中的不足;甚至把对方的这种不足变成为自己的一种关怀的着眼处。这时的婚姻才是甜蜜和温馨的,即刻呈现出宽容和互补的最大特点和结果。
然而,婚姻的温馨并不能代表婚姻的稳固;稳固的婚姻还需要再第三次升华,那就是与对方的各类亲情结婚。进一步把你对他(她)的爱扩展到其父母和亲友身上。这样你才对婚姻有了智慧的领悟;才知道你的另一半不光属于他(她)还属于对方的父母和朋友。婚姻一旦进入这种境界,也便进入禅定的状态,想分开都非常难了。 好!{:7_394:} 难得一见的好帖! 根据朋友所发短信修改而发贴,本人还没有那么高的水平。特此声明。 {:7_376:} 佩服楼主! {:7_360:} 即便是三重境界,也不能说是三次婚姻。{:5_338:} 本帖最后由 戴永智 于 2014-3-18 12:40 编辑
婚姻的实质要求男女双方都要放弃原来固有的习惯性格,互相适应对方的习惯性格,进而形成家庭的共同习惯性格,这才叫“结婚”,而这种习惯性格的改变,会涉及到三重关系中,故称“三次结婚”。这是从婚姻实质内容所作的比喻。如果不妥,敬请指正。 哈哈!戴氏定律:领证一回三次婚,脚指发痒抠下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