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发表于 2014-2-16 09:22:52

沧海诗话 巴掌底下出干娃

       赵俊女士语言幽默,做事麻利,教书更是狗撵鸭子——呱呱叫。她教化学,曾用几年时间,从高一到高三,全程跟听过胡顺奇、马守正等名师讲课,尽得精华,又融入自身的体验感悟,将枯燥的化学,讲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成绩出类拔萃。
       那一年,高零五级有一班学生特别聪明,也特别捣蛋,专爱和老师顶牛。赵女士前去上课,学生一看是女流之辈,毫不在乎。赵女士警告无效,批评前排一个带头捣乱的男生,该生伶牙俐齿,竟然当众和她顶起牛来,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赵女士忍无可忍,一巴掌打在该生脸上。众生哈哈大笑,齐喊:“打得好!打得好!”该生一下子站了起来,赵女士以为他要报复自己,暗自紧张。没想到他转过身去,面向全班同学,大声喊道:“笑什么笑,我干妈教育我,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全班顿然寂静,赵女士也为之一愣,当众又无法解释,只好接着上课。后来,该生真的由生母领着,郑重其事,拜赵女士为干妈。只要赵老师上课,他便主动维持上课秩序,从此,再无学生捣蛋,成绩往上直窜。赵老师生病,他亲自到医院服侍,比亲儿子还顶事。该生就是大名鼎鼎的以刁难老师为乐事的一中零五级学生王潜力。
       体罚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在古代,戒尺、皮鞭是教师必备的常规武器,即使到了今天,当教师仍然被称为执教鞭。新加坡社会秩序良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在仍然实行鞭刑。英国一些所有管教措施均已失效、无可救药的贵族子弟,被送到实施惩罚教育的非洲,很快都变得规规矩矩,成为可塑之才。美洲豹为了培养小豹子的捕猎才能,对捕食不力者撕咬威逼。雄鹰为了训练雏鹰的飞翔本领,将其从山顶抛下。新兵入伍,哪一个没尝过惩戒的滋味?可以说,没有惩戒,就没有飞奔的猎豹;没有惩戒,就没有高翔的雄鹰;没有惩戒,就没有战力超群的铁军。
       当今中国,由于娇生惯养,独生子女中产生了大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再加上那些飞扬跋扈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失于管教,无法无天,说一不二,无知无畏,骄横霸道,被宠惯得无以复加。说服教育、激励教育、引导教育等教育手段几乎全部失效,可以说是油盐不进,刀枪不入,家长管不下,老师不敢管,甚至出现了校长在全体师生大会上跪求学生努力学习的场景,这是何等的无奈,无助,可怜,可悲?!
      俗话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对于犯有严重错误,行为恶劣,屡教不改的孩子,小施薄惩,有何不可?不敢管,无人能管,听之任之,结果往往是社会强制劳教,甚至锒铛入狱。当大错铸成,哪怕“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李双江”,恐怕也无能为力。我们坚决反对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也反对对孩子惩戒过当,更反对用变态的方式惩罚孩子。对这类缺少爱心、耐心、平常心的老师,该批评的批评,该辞退的辞退,该批捕的批捕,本人坚决支持。因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无学无德者,枉为人师。严出严入,才能纯洁教师队伍,以免误人子弟。但是,作为口头教育必要的辅助手段,适度惩戒永远无错。不能因为个别过当、变态的案例,否定所有的惩戒。
       观沧海诗曰:
                        谁言教育忌体罚,适度惩戒效果佳。
                        棍棒底下出孝子,巴掌底下出干娃。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4-2-16 11:46:03

适度惩戒效果佳,赞同。

读书者 发表于 2014-2-16 12:50:41

{:7_389:}

含羞草 发表于 2014-2-16 13:32:00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

奋斗18 发表于 2014-2-16 16:56:53

中国的传统其实还是挺管用的{:7_360:}

你猜不透 发表于 2014-2-16 18:16:53

{:7_381:}

梦梦。_ぺ灬baby 发表于 2014-2-17 01:03:09

在下对你景仰啊!

观沧海 发表于 2014-2-17 09:59:47

谢楼上各位,马年快乐!{:7_39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沧海诗话 巴掌底下出干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