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说“中国不亡,因为有陕公”?
10月3日是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日。此次校庆所秉持的理念“以校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中心”赢得了广泛赞誉。作为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大学,它是如何在中苏两党两国政治结盟下组建的?其前身陕北公学与毛泽东又有何渊源?中国人民大学为什么被称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耿化敏博士,为网友解读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为何说是中苏两党两国政治结盟的产物?耿化敏博士说,1949年7月刘少奇曾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其间提出请苏联政府为新中国的建设管理办一所专门学校,在莫斯科设立中国大学,经反复磋商后,决定改设在北平,由苏联派教授,校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为此中共中央成立了十人筹备委员会,并决定以华北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及中国政法大学三校合并为基础来成立人民大学。苏联还派来费辛科、菲里波夫两位专家来京协助筹备工作。1950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吴玉章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任副校长。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宣告了这所大学的成立。毛泽东为何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耿化敏博士首先解释道,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之一是1937年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陕北公学是抗战时期的一所革命大学,目的是为全民族抗战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建国干部。陕公创办后,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中央领导人经常受邀来校讲课或做报告。1938年3月3日,陕公第六队至第十队学员举行结业典礼时,毛泽东亲临祝贺时说了“中国不亡,因为有陕公”这句话。这句话是毛泽东对陕北公学成功实施中国共产党的战时教育方针,培养大批抗战建国干部作用的一种高度评价,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抗战必胜的高度自信。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新”在何处?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在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中国第一个办起来的新式的大学,在中国历史上以前所没有过的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立其他的大学。”耿化敏博士指出,这所大学体现出来的“新”主要有两点。一是与移植英美大学制度的“旧大学”不同,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学习苏联经验,向工农开门,培养建设干部为宗旨的“新型大学”。二是不同于中共革命战争时期以抗大、陕公为代表的短期政治训练班性质的革命大学,它是一个致力于追求专业化、稳定学制与完备教学体系的苏式正规大学。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7_381:}{:7_381:}{:7_389:} {:7_381:}{:7_390:} {:7_390:} {:7_390:} {:7_38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