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智 发表于 2012-9-14 18:16:06

读“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有感

      胡锦涛同志同网友们在线交流时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我们作决策、做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线交流最精彩的一段话。其中,中心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尤其令人耳目一新。(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高德华的博客 。)
       这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待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建议、意见的态度,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效仿学习的典范。   互联网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情和下属工作的“高速度”窗口。无论那位领导干部,都不可能完全知道下属工作人员一举一动,对他们的行为都能了如指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当行为,不可能直接表现在上级领导的眼前,而一旦出了大的事件,上级领导干部就会稀里糊涂被牵连,被免职、被处分,你说领导冤枉不冤枉?如果领导能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检查下情、了解民情,就能减少“大事件”发生。然而领导干部的时间精力有限,仅凭自己一双眼睛、两只耳朵是不可能看到一切,听到反面意见的,而这些没有被看见、没有听到的负面意见所能反映下属的不良行为积累多了,就会“量变引起质变”。质的飞跃是一种突变,发生质变是一种爆发,而这种“爆发”产生了,谁也无法阻拦。所以,一个由“量变引起的质变”突发事件,往往使领导者防不胜防,事件发生了自己受处分内心不能接受,而这时,作为领导者你想过没有,如果你此前能借用多人的耳朵,利用多人的眼睛,在事件发生之前看到、听见那些虽细微但可能引起“质变”的安全隐患及时加以排除,你就是懂得“千里之堤,潰于蚁穴”的哲理。       今天,作为领导干部在那里去寻找能利用的众多人的眼睛和耳朵呢?过去靠反映信,现在更应该利用“信息高速路”互联网,它可帮助你及时了解到你所要的东西。网上有各种声音,各种意见,当然不能全部纳入,但也不可一律拒之,必须经过你认真分析,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弃除糟粕,吸收精华,更要用“良言逆耳”来衡量自己的心态。我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夠利用互联网了解下情、民情,防微杜渐,只有这样才能免除、起码可减少“爆发”事件而自己稀里糊涂受牵连。


聪~ 发表于 2012-9-15 21:44:25

嗯现如今如此发达的互联网绝对是各位领导获得意见   做出决策的好媒介

蓝狐 发表于 2012-9-16 12:08:42

现代康熙微服私访记!

草堂人 发表于 2012-9-17 08:42:00

{:7_390:}

晖哥 发表于 2012-9-17 14:11:53

读完戴老师的文章,最先想到的就是“华表”。
“华表”古代用于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
而今通过互联网可以很直接的了解到民情、民意,与古代的“华表”相似。

互联网作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受到领导干部的重视,各级领导更应效法胡总书记广开言路,听取百姓呼声,切忌走形式。

娜罡离智 发表于 2012-9-19 09:14:13

{:7_381:}

曹户儒 发表于 2012-9-27 11:30:38

说得好!楼主说得好啊!最近我有件事,事发前领导是不闻不问,事发后,领导是嫌我投诉!作为网络投诉,事后才醒悟,又在事后说了一大堆,糊涂人办糊涂事,希望各职能部门面对人民投诉,还是上心一点好!

戴永智 发表于 2012-9-27 16:14:04

谢谢老曹的认同,如果各部门领导干部都有胡锦涛的心态,那么事就好办了,网络是促进社会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愿互联网能成为各级领导的另一双眼睛,另两只耳朵。

tripodwang 发表于 2012-9-30 16:08:27

网络是个大众媒体,希望不是形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