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19:13

诗词联赋 户邑十二旧景新赋感

本帖最后由 清阳子 于 2010-9-12 17:29 编辑

诗词联赋户邑十二旧景新赋感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户邑十二旧景新赋感
       秦中自古帝王州,户邑人杰地灵,山青水更秀,为令人神往之旅游胜地,众多骚人墨客,留下无数诗篇;明清有“户县八景”、“甘亭十二景”之说,旧景十二曰:钟楼远眺、绣沟春禊、钓台花浪、西郊花柳、渼陂泛舟、玉蟾稻塍、紫阁青冥、圭锋夜月、草堂烟雨、重云雨巘、高冠瀑布、灵沼瑞莲。然随自然之改变,绣沟春禊、灵沼瑞莲等已不复存在。某虽不才,日前为旧景而新赋,虽苦思良久,却文不华工,词不香艳,韵不铿锵,让人忐忑不安也。是故花非露而不鲜,苗得肥而盖秀,此物理之常规也。感而附后记。
    所谓好文赋,读之者,清灵必为之摇荡,神采必为之飞扬,沉吟之必不忍释手,欲求佳境妙句,谈何容易?非驴背捻断数根须,而不能推敲一字;非斗室读破万卷书,而不能下笔如神;更需融会而贯通之,还要熟读而深思之,方能达到生巧之妙。否则学而不思,食而不化,词藻虽华而不能运用,何益之有?故良药以对症而医病,佳肴以味美而适口;美景以静心怡情而宜人,力作以针砭时弊而称道;能感悟至深,且精金百炼,自然才思焕发,柔指绕到,游刃而有余也。
    古人作文,学必时习之,习必不厌倦;行千里路而经半事,取百家经而知一理;以增智慧,以长才思。而今之我等凡人,忙操政而身难显,少读书而悟迟钝,多应酬而文笔拙,感知旧景并无新意,只可消遣自我,不敢妄称文赋,《户县赋集》作系列排,实为大言不惭也。有请各位方家斧正之,见笑之,海涵之!
    特抛糟坯,以引美玉,何其乐也! 庚寅之秋   雨夜顿悟

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21:21

本帖最后由 清阳子 于 2010-9-12 17:30 编辑

诗词联赋户县赋集之五——玉蟾赋

玉蟾赋



县城西五里,九曲抱一间,老子西经此,水好景清焉,牛洗轩辕剑,瓜牛台称延。刘海后来传,修道于此间,乡里多怀念,台名改玉蟾;又道赐福禄,更有民间谚: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撒在福地面,一十百变千。

昔日此台边,四水绕抱环,一径通幽处,翠竹掩映连,八柏龙角树,四柏井一眼,荷塘花盛开,稻香绿荫翻。南有胡公泉,北接锦绣园,千亩稻塍涌,风景美如仙。三善居士颂,杜氏子美赞,“玉蟾稻塍”景,户邑美名传。历经宋元明,后遭兵慌乱,办学解放前,又毁文革间,巨树惨伐砍,庙宇毁于旦;往昔景陈迹,玉蟾台重建,戏蟾金水池,石桥遗迹还,竹树重相伴,绿荫庇福欢,再行敦厚风,全真匡崇然,弘扬无量道,无上慈悲善。

游戏大自然,水地变旱田,谷物应惠风,也称吨粮田;欣逢开明世,人民笑开颜,楼新外瓷秀,道平一条线;昼有汽车喧,夜来灯火烂,文体富生活,歌舞庆盛欢。

    说与更新人,旧景换新颜。美哉新稻塍!壮哉新玉蟾!

                        庚寅之年新秋之月   关中子拙笔



注:三善居士颂:清代三善居士赞曰:“水满平畴一径通,稻畦千顷野花红。终南碧落青天外,尽在游人一眺中。”

杜氏子美赞:杜甫写有《渼陂西南台》诗,赞美玉蝉台。

匡崇然:今有全真教龙门派弟子匡崇然道长于2006年进驻玉蝉台弘法。

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22:02

本帖最后由 清阳子 于 2010-9-12 17:30 编辑

诗词联赋户县赋集之六——钓台赋

钓台赋

钓台者,钓鱼之台是也,城南十里古涝河道,遥指头村有遗迹点点。茫茫秦岭涝水出,悠悠罗什鸠摩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户县志》载:“县南十里许,涝水中起一洲,高二寻有奇,名曰钓台。建庙宇,缭以栏杆,堪登眺,不知起于何时。”往事如烟云流失,仙境已不复存在。却有秦砖汉瓦佐证,“鄠之钓台,汉陈平钓鱼处”,可知先为陈平钓台。又有明代解元富平刘士龙《游钓台记》曰:“钓台,广不逾亩,高仅倍寻,屹立涝河中央。……自美陂而外,胜无逾此矣。台之西,稻畦相错,沿岸皆桃杏间植,春来花发,红霞烂漫,临风欲妖,照水增妍。”可见昔日,山明水秀,芳草萋萋,岸上桃柳相映,水中落花鳞麟,恰是“半点红尘飞不到,一曲绿水绕将来”的桃源仙境。“钓台花浪”之美,曾经户邑一绝。

而今之钓台,河改道,水下潜,破败厂房围四面,孤独砖塔摇摇坠,三两居士闲守,一二黑狗乱咬,半池水,几尾鱼,还有零星树木,但见半片残阳,好不凄凉,好不心酸。故址之上,遥指头果木一片,罗什村套种三元,经济未见大突破,花浪勾起思绪无限。何日再见美景妙幻?几时重温清人诗篇:“十里洲前古钓台,晴霞霭霭远尘埃。水分人字围僧舍,山列银屏障殿苔。黄鸟能言留客语,青松作主劝人怀。垂纶高隐知谁是,尚有游鱼待饵来。”

呜呼!美景不复在,传说已遗忘。善哉!善良邑人,固守不弃。

注:秦砖汉瓦佐证:1960年,附近的陈兵坊村掘得古砖一块,上有“鄠之钓台,汉陈平钓鱼处”字样,据此应为陈平钓台。

清人:“十里洲前古钓台……”一诗为清代诗人康弘祥所作,赞美户县“钓台花浪”美景的。



庚寅之年初秋之月   关中子拙笔

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22:43

本帖最后由 清阳子 于 2010-9-12 17:30 编辑

诗词联赋户县赋集之七——太平赋
太平赋

太平峪,因隋设太平宫而得名。钟馗降妖,终南秀士名声远扬;重云雪巘,太平胜景户邑久传。重云寺山峦起伏,王彦昭舍财建庙;终南秀色极其美丽,重云雪景千古不衰;山水有灵气,神话常教人;圭峰夜月相伴,紫阁青冥呼应,隋帝观花揽胜,唐王避暑休闲。众文人吟诗作赋,程明道留有佳句:“久压尘笼万虑昏,喜寻泉石暂清神。目劳足倦深山里,犹胜低眉对俗人” 昔日太平,怎一个美字了得!
       太平景致众多,最美森林公园;依秦岭山中,望西咸古都;区域高差悬殊,悬崖峭壁林立;峰峦叠嶂,沟谷连绵,多瀑布深潭,遍急流险滩,山水奇妙,景观自然。园内石门、月宫潭、石船子、黄羊坝、桦林湾五大景区,原始森林苍劲古老,红桦纯林顶风傲雪,紫荆花海春开如潮。春暖之际,群山披绿,好一派生机;夏炎之时,凉气侵人,更宜居消暑;秋来之日,万山红遍,又古木峥嵘;冬到之相,冰川剔透,称玉洁美景。七十二瀑布成群,飞瀑入潭,激起千层雾;独无二景观美妙,如入仙境,形成万道虹。漫步园中,处处是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故人有诗,窥点见豹:“终南不老长年秀,悠转东风白了头。群岫儿孙皤鬓侍,一时林总玉田游。散盐尽是官山岭,飞絮疑同柳岸秋。叠叠重峦堆瑜屑,翘瞻我亦拥琼楼。”

美哉!今日太平!太平今日!

注:重云雪巘:太平峪重云寺的“重云雪巘”是清代户县十二景之一。

王彦昭舍财建庙:五代时王彦昭舍财建庙,名重云寺。太平口外今二府村有重云寺下院。

    神话常教人:传钟馗生于此,捉鬼镇邪,教化乡民。

    程明道:宋代宋代诗人程颢,字明道。曾任户县主薄,户县有明道书院遗迹一处。

圭峰、紫阁:皆为太平峪周围名山。

庚寅之年初秋之月   关中子拙笔

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23:26

诗词联赋户县赋集之八——圭峰赋
圭峰赋

远望秦岭,一峰拔地而起,突兀群岭之前,峰顶尖峭,直插天际。谓之圭峰山,俗称尖山;“圭峰夜月”亦为户县十二景之一,令人心驰神往。

城南四十里,圭峰立太平。县志有载“山峰重迭似圭,故谓圭峰”。一顶笔直挺拔,三面临空绝壁;群山如士大夫胸怀,此峰似把玩中玉圭;形制巨大,惟妙惟肖;唐时名僧,山上建圭峰寺禅诵而得名。山上古迹甚多,沟底景色宜人;天然石生桥藏于峰西乌桑峪,苍苍龙脊梁游在圭南大秦岭;金龟朝圣向仙境,虚空洞崖接天地;莲花石开在山梁之上,碾药盘立于药王洞口;美景之美,美誉夜月。每逢晚秋,月明星稀之夜;仰首明月,高悬暮天之际,垂挂青峰之顶;玉盘清寒,万山寂寥,格外妩媚;山上有四泉,滴水成四潭,号称“夜月池”;秋夏之夜,银光洒泻,俯视四池泛月四轮,上仰壁崖映月四面,故有“天上一轮月,圭峰十二圆”之美誉!范成大邀友聚别墅,山笛声醉席涕沾襟:“安得如圭峰月下,倚高松听吹笛乎?”群山为之动容,恍然如入仙境。

亦曾登顶远眺,景色极为壮观。林成网,树成行,道路连通千万家;树满地,果满园,产业调整四季花;城郭点点飘炊烟,厂房片片泛银光;
绿野井田如画卷,彰显古邑新貌颜。圭峰之美,美哉其上,亦美哉其下!美哉其昼,亦美哉其夜!

美哉!最美,在身心!



注:圭峰: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的太平峪口。海拔1498.2米,俗称尖山。民国年间的《重修户县志》曰:“山峰重迭似圭,故谓圭峰”。

范成大邀友聚别墅: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于圭峰别墅邀友人聚会,正在饮宴赋诗之时,忽有笛声自山间悠然而起,上拂云汉,下满林壑,一席人听得如醉如痴。范仲淹涕下沾襟曰:“安得如圭峰月下,倚高松听吹笛乎?

唐时名僧:唐高僧定慧禅师曾驻锡圭峰山下,因称圭峰禅师。清三善居士有诗赞曰:“削壁层峦入绛霄,暮烟夜雾锁山腰。谁悬明镜高峰顶,照见秦川万里遥。”(见《圭峰夜月》)

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二日   关中子拙笔

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24:06

本帖最后由 清阳子 于 2010-9-12 17:31 编辑

诗词联赋户县赋集之九——紫阁赋
紫阁赋

户邑有景十二处,“紫阁青冥”在其中。紫阁者,清乾隆年《户县新志》有载:“紫阁峰、黄阁峰、白阁峰,在县南三十里”;《雍胜录》记曰:“紫阁峰在县东南,旭日射之,灿然发紫,其形上耸,若楼阁然。白阁峰阴森积雪弗融。”青冥也,李白《君子有所思行》诗中“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之意境也。

三阁藏于莽岭之中,四季皆有雅致之景。夏日雨霁,旭日东升,朝霞横空,山岚水气,若烟漂浮,如露湿润,呈“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之奇景;万花山紫云飘飘,一线天清光袅袅;苍龙砭,饮马池,马蹄石,如诗如画。山中宝林,规模宏大,大德间出,宝塔助望,有“绿岩下視千万寻,青天之距百余尺”之美妙;子房庄急流勇退,无量洞炼丹益民;神仙泉,望夫石,祖师崖,雅韵飘逸。自然美景观不完,人文历史说不尽。自然之美,美在恬淡;人文之美,美在流传;三阁皆已具备之,青冥无限升华矣。

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峪内生态得到保护;探究摩崖,寻研玄顶,历史文华再现光彩。茅屋草舍旁,有农家乐几处;茂林修竹边,藏野山味无数;羊肠小道,连着巍峨峦峰;都市男女,向往山里生活;“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学一个岑参赋诗,再看我更是休闲。

此处景色宜人,你我可否同游?
注:万花山:是唐朝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皇家的后花园。上有紫云阁,云际寺。

一线天:位于紫阁峰谷底,仰视如井底看天,称“一线天”

苍龙砭,饮马池,马蹄石:因为一棵酷似一条龙的古槐盘绕于石砭上,形如苍龙锁砭,故而得名。傍边有一瀑布形如龙须飞泻而下,瀑布上有一酷似饮水的池子相传是传说敬德的神马从天而降,经过此处时在此饮水。剑插,剑插锅,怪石窟:传说二郎神插剑在此。剑插瀑布,落差50米超上,雄伟壮观。

子房庄:是汉代名人张良隐居的的地方,张良字子房故而得名。

无量洞:有碑文记载是张良和赤松子对弈避暑的山洞,无量洞也叫药王洞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此炼药。

神仙泉,望夫石,祖师崖:泉水清澈,富含多种矿物质,经检验达到优质矿泉水标准,直接可以饮用,现在暂时还是免费的,想喝多少喝多少。

山中宝林:山中有宝林寺,高僧大德间出于此。寺内有六面七层密檐楼阁式实心宝塔一座,高      

17米,为尉迟敬德监修,俗称敬德塔。

探究摩崖,寻研玄顶: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载:“端拱元年(988),僧可政住终南山,得三藏大遍觉玄奘法师顶骨,为建塔归瘗(埋葬)于寺。”元至正《金陵志》载:“塔在寺之东,即唐三藏大遍觉玄奘法师顶骨之所,于宋端拱元年得之于长安终南山紫阁寺。”清同治年间该死毁于兵火。户县文物考古者考证探寻了此事。

“绿岩下視千万寻,青天之距百余尺”句:唐代诗人邵谒紫阁峰诗其中两句,全诗为“壮国山河倚空碧,迥拔烟霞侵太白。绿岩下視千万寻,青天之距百余尺。”

                     庚寅之年初秋之月   关中子拙笔

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24:50

本帖最后由 清阳子 于 2010-9-12 17:31 编辑

诗词联赋 户县赋集之十——草堂赋
草堂赋

草堂古刹,乃后秦姚兴之逍遥故园;弘治三年,为鸠摩罗什之译经所在。环顾四周,水有高冠,太平以毓其秀,山有紫阁,圭峰以钟其灵。背麓负峦,二水相绕,烟雾列关中八景之中;帝王观光,文人揽胜,诗词传华夏百科之缘。唐宋重修显其盛,明清遭劫毁原形;民国尚可耕种百二亩,时下国家供养数十僧。历史之斑驳,悠远而久长!

寺院,坐北而面南,依溪而傍山;“草堂古寺”嵌山门,朴初居士传神韵。法师威严,雕木为名贵红楠;舍利光艳,宝塔为青玉砌联。二柏苍翠欲滴,一井白花洁莲;宗派图佛教珍贵资料,烟雾景名扬天下知晓。观音慈悲,卧佛安逸,救苦救难,阿弥陀佛!古树参天庇荫,修竹掩映茂林;翠柳婆娑,碧草如茵,曲径通幽,繁花似锦;百鸟齐鸣唱,四季美如春。每当春景晨昏,烟雾空濛濛;或遇寒风激荡,水气升腾腾;此乃天然之佳景,古今比若仙境。温庭筠叹之,韦应物赞之,王九思推而荐之,贺瑞麟感而悟之;古来多少经游者,独钦明道贤;逢迎古今同留此,识得风云会。

而今古刹,香火旺盛,又获国宝之称,旅游收入倍增;宏图在建,美景重塑,沃野千里相拥,纯朴百姓守护;虽不及原貌,却也换新颜。常来此,身心必静之!当代人,歌咏常颂之!



庚寅之年初秋之月   关中子拙笔

注:草堂寺:位于户县县城东南20公里的太平河东岸,“草堂烟雨”胜景在寺内。《长安志》载:“在御宿川圭峰下,本姚兴草堂,即逍遥园也,鸠摩罗什译经处,后为禅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户县志》记载:寺内有一烟雾井,相传昔日常有一蛇卧于井内石上,吐出一股白气由井内升腾,缭绕于省城长安上空,被称为草堂烟雾,为昔日长安八景之一。清人朱集义有诗赞曰:“烟雾空濛叠嶂生,草堂龙相未分明。钟声飘渺云端去,跨鹤人来玉女迎。”

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25:23

本帖最后由 清阳子 于 2010-9-12 17:31 编辑

诗词联赋 户县赋集之十一—高冠赋

高冠赋

秦岭北麓,长户分水;一耸秀峰似巨人,头戴高帽势威威;山峰谷峪称高冠,挂水亦呼高冠瀑布。汉唐至今,旅游胜地。清《户县志》曰:“河水冲流而下,迅驰骇人”。赵函《石墨镌华》载:“潭喷沫如雪,上有铁悬桥如丰谷,而潭激射,渡者尤悸。”明代列为户县八景之一,清代列于甘亭十二景之内,文人多雅集,墨客常诵咏。

谷口如喇叭形状,山势陡峭,河水奔腾,坡上森林茂密,池面碧波荡漾;崖畔上四角攒尖亭,谓之“明道亭”;岩石间三个草帽亭,岑参观瀑处;檐下大红灯笼高高挂,绝壁“高冠飞瀑”洒脱脱;锦上添花多美妙,休闲享受更适宜。瀑布底藏一潭,深不可测;云际飞来之水,挂于峭崖;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更增添几分神秘。战战兢兢爬至瀑边,汹涌奔泻尽收眼;势如箭穿,形如闪电,声如猛虎,令人胆战心寒;万马奔腾不如其急,万钧雷滚不及其猛;山和之鸣,谷应之动,撼人七魄,涤人六根;白浪翻滚雾蒙蒙,骄阳道道现彩虹。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不朽诗篇。岑参诗曰: “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只将一个美字叫好!居士赞到:“危石巉岩叠浪高,半山惊落怒龙号,流虹忽破空潭影,风雨晴眺谷口涛”,再将一个绝字送来!壮观!壮观哉!

如今之高冠景区,峰峦叠翠,流水潺潺,林茂花香,环境优美,景观亦还众多;簸箕潭、梅花潭、鸽子潭,潭中有景,碧波清澈,各具特色;牛鼻洞、蛤蟆石、浮休石,洞幽石奇,凉气飕飕,令人留连。河面戏水清凉无比,溪涧玩牌惬意无限;三两挚友,品茶悟世淡性,一二情人,留影拥抱山水;唱几首忘我金曲,抓数苗嬉戏鱼虾;喝一杯清爽饮料,尝半桌山间野菜;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悠哉!乐哉!快哉!

高冠之冠,在于瀑布,亦在其外也!

庚寅之年初秋之月   关中子拙笔

清阳子 发表于 2010-7-26 15:25:59

本帖最后由 清阳子 于 2010-9-12 17:32 编辑

诗词联赋户县赋集之十二——灵沼赋
灵沼赋

因孤陋寡闻,只知灵沼乃长安一乡;又查文献资料,“灵沼瑞莲”在户县十二景中;曾实地考证,遗迹却也荡然无存,让人无限遐思。

    《诗·大雅》:记“王在灵沼,于观鱼跃”;《三辅黄图》曰:“治在长安西三十里”;可知灵沼,周代遗址,与灵台共存,与灵囿齐名。清乾隆《户县志》载:“董村,一名海子,即灵沼故址,有文王庙,唐徐元弼有《灵囿赋》”;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曰:“旁有灵沼,周数十顷,池中产黄莲花,然不常见,花盛,则县士人多科甲者”;户邑东乡董村残碑亦有:“花之盛者,兆为科第,莲出为瑞”;可见其时,海子生莲,其莲不花,遇花之年,五谷丰登。故地为沼泽,水出沣道潜来,又有苍龙河穿而过之;但见四面,莺燕掠空,碧波盈盈,荷花飘香,芦花飞扬,游人无不叫绝;明有诗人刘士龙,诗歌赞到:“烟水回环四望周,当年画坷此中游,而今盛事归岑寂,露冷蒹葭两岸秋”,足见水景之诱人;传说时人多以此占卜仕途,以上京赶考遇花者必中,又知邑人学子祈福之痴;“灵沼瑞莲”之美景,传为户邑之佳话。

解放之前后,依然碧水盈盈,虽不见莲花朵朵,却也是芦苇遍野,还能乘柳荫风凉;近半世之际,今自然地貌变化,上游排涝,河流改道,水位下降,水竭草枯,已不复见沼。又有子孙后代,为解饥饿饱腹;以粮为纲,围湖造田;以芦为材,取暖造膳;土虽肥,禾虽壮,粮益丰,果也香;水鸟向天飞,鱼蟹去无回,草木失露珠,杨柳已疏落;加之人口暴涨,村郭密布,又有经济发展,厂房蚕食;昔日美景只在字里行间,“灵沼瑞莲”已成梦中昙花。

呜呼!即为自然所憾!亦为人工所哀!不知何日绘宏图,再现往昔神仙境?

               岁在庚寅年秋月    关中子拙笔

琛琛 发表于 2010-7-26 15:50:17

:handshake写得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联赋 户邑十二旧景新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