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 发表于 2012-5-2 22:28:44

首富盖茨4亿欧元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 炒股不如炒碳

  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而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间存在高价差。高价差和巨大的供需市场,推动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在国际资本市场流通。

碳汇交易: 新经济的曙光!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谈判即《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2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2000年减少5.2%。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国进一步减排的成本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

  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3种碳交易机制。除此之外,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强制性的减排市场,也就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这是帮助欧盟各国实现《京都议定书》所承诺减排目标的关键措施,并将在中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在这两个强制性的减排市场之外,还有一个自愿减排市场。与强制减排不同的是,自愿减排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这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公司、机构,处于自己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宣传的考虑,购买一些自愿减排指标(VER)来抵消日常经营和活动中的碳排放。这个市场的参与方,主要是一些美国的大公司,也有一些个人会购买一些自愿减排指标。

  据世界银行测算,发达国家通过CDM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需求为每年2亿至4亿吨,每吨的价格在15-20欧元,最高时甚至达25欧元。在占据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欧盟碳交易市场,2008年的新一轮价格达到23欧元/吨。

  虽然中国至今没有自己的碳排放交易所,但中国市场出售的年减排额已达到全球的70%。有专家估计,中国当前已签订的碳交易项目收益可达20亿美元。

  巨大的利润吸引国际资本蜂拥而入,瑞典碳资产管理公司、英国益可环境集团、MGM国际碳资产投资组合、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大批碳基金甚至风险投资纷纷开始涉足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从中国购入价廉物美量大的CDM项目,然后寻找最合适的时机转手。

  “我们认为这里(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金融市场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大部署,不仅意味着我们可以帮助减少污染,事实上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中国碳交易开户腾讯网号65881493,欧盛德中国事业部。

  彼得。耶茨(PeterYates),澳大利亚私人财团AllcoEquityPartners前任首脑、沛雅霓资本的合伙人表示:“如此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对中国市场长期深入的了解,以及盖茨基金会的强大实力支持,一定会帮助沛雅霓资本在中国碳交易市场大有作为。”

巨富效应牵动中国神经

  电力行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化工行业的N2O减排、分解温室气体HFC-23;煤炭行业的甲烷回收利用、造纸行业的再造林工程……2007年,随着碳基金和CDM体制逐步深入中国市场,更多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和利用CDM商机,更多投资者也在追随碳基金的身影发现机会。

  截至2007年7月13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发改委批准CDM项目已达到601个,其中在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的CDM项目94个,已获得CERs签发的中国CDM项目13个。
与此同时,财政部牵头、七部委共同运作的“中国CDM基金”已正式启动,有关“建立中国气候交易所”的呼声也一再响起,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刊登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署名文章称,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我国可研究探索排放配额制和发展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

  这似乎是管理层对“建立中国气候交易所”放出的一个信号,随后理财市场作出积极响应,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盖茨支持碳基金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探讨建立气候交易所,这些消息都在密切关注。”产业研究机构易繁咨询一位分析师说。

  4亿欧元的启动基金,在碳交易市场这个数字也许还不算巨大。但这位分析师相信,沛雅霓资本只是盖茨在中国播下的一颗种子。

  沛雅霓资本中国总部答复称,沛雅霓资本发言人米娜?古丽正在澳大利亚筹备一个新项目,将在合适的时间接受理财周报采访。

  米娜。古丽是沛雅霓资本的二号人物。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她曾是世界银行碳金融业务首席顾问,世行管理的9个碳基金中有7个由她成立,她任内主导谈判从中国、印尼、印度、尼泊尔购买的碳信用项目总额超过2.5亿美元。

  2005年,古丽加入气候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ChangeCapital),担任全球采购主管,在中国开展总金额超8亿美元的项目。

  沛雅霓资本CEO祈立天是一个可以流利说写汉语的“中国通”,曾着有《MrChina(中国通)》一书,在中国工作近20年,先后在安达信、高盛以及美国亚洲战略投资公司中国区担任高管。

  沛雅霓资本官方网站上写道:“沛雅霓资本在中国的启动资金高达4亿欧元。我们向中国减排项目提供资本和技术支持,以减轻全球环境的压力。我们专注于通过投资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良好回报以及碳信用的管理。”

  尽管沛雅霓资本的官方还没有中文版,但已经排列出“投资中国通+碳交易专家”的最佳高管组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富盖茨4亿欧元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 炒股不如炒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