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法官
本帖最后由 戴永智 于 2012-3-23 08:04 编辑从打工仔到法官
从电视中看到王保强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演员,使人们羡慕不已,但户县人并不知道,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从打工仔到法官”的热血青年。
这是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没有一点虚构的情节,只是应故事主人翁的百般要求,才隐去真名且确定化名为闵鸿鹄吧。
闵鸿鹄,1982年出生在河南省周口沈丘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沈丘县是河南有名的贫因县,直到90年代一般农家才吃上想往已久的白面。
闵鸿鹄十二岁前,是一个聪明、玩皮又多灾多难的小男孩,三岁时随母亲春节走亲戚,独自跑出门外看当地两村群众“赛炮”;“赛炮”是周口沈丘一项民间活动,皆因当地花炮手工业遍布农家,两村各自拿出最好的纸炮交替燃放,评出那家炮的威力大、响声大、卷炮纸炸的纸屑碎片小,当场评比,故称“赛炮”。几轮交替燃放后,一个炮手点燃扔出一只大纸炮突然滚落到人群近处,哗啦啦人群分散,只有小鸿鹄未曾离去,鸿鹄就近順势把未响的大纸炮抢到手中,周围人一看到是哑炮,便围住小鸿鹄争抢,小鸿鹄手握住不放,突然一声巨响,炮在鸿鹄手中爆炸了,鸿鹄左手食指被炸断,手掌内外皮全被炸烂,鲜血直流,惨不忍睹。其母闻讯赶到,急送儿子去医院救治,通过植皮,鸿鹄左手皮算有了,但从此失掉一根食指。 鸿鹄六岁时又有一难:因当地盛产大麻,农民用麻合绳外卖搞副业生产。小孩子惯用大麻模仿合绳玩游戏,鸿鹄也想参与其中,故趁父母不在家时,欲从堆放大麻小屋抽出麻合绳,但抽了一撮不能拉离麻堆,他就用火柴从麻堆近处点燃,想烧断麻撮拿走已抽出的一节,干麻遇火噝噝燃烧起来,鸿鹄吓坏了,他赶紧跑出屋子,这时“轰”的一声,整个麻堆因某种气体而爆炸炸飞了小屋房顶并引起大火,尽管鸿鹄逃出小屋,但大火还是燃着了他的后背衣服,鸿鹄赶紧脱去衣服光身逃出大火。
鸿鹄十二岁时,他与伙伴在村外水池旁观看初夏时的小科蚪,就想捕捞几只装在瓶子里看着小科蚪怎样变成青蛙,不料水池太深他又头朝下失足掉进水中,正巧一过路人见状急忙扔下自行车,两手抓住他还未入水的小腿拉他上岸,又使他逃过一劫。
虽然闵鸿鹄儿时多灾多难,但也养成了坚强机智的素质,从入学开始便能认真学习,在小学、初中、高中成绩都名列前茅,他担任过班长,高中时还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1999年,19岁的闵鸿鹄刚上完高中二年级,他的父亲因病住进了医院,给这个本来就穷困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困难,在暑假里,母亲为三个孩子上学费用熬煎发愁。闵鸿鹄虽然喜愛读书,但他更爱慈祥的母亲,他不愿让母亲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就慨然提出辍学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并补贴家用,母亲含着眼泪答应了刚成年儿子的请求。她借来500元给儿子,又替他准备好了外出打工的行装。闵鸿鹄本来打算去南方打工多挣钱养家,但酷爱读书的他临时改变主意坐上了前往古城西安的列车,原因是有个同村兄长正在西北政法大学读书,找到他就有边打工边读书的机会。
闵鸿鹄来到西安,被介绍到政法大学门口一家川菜馆打工,老板向鸿鹄介绍工种与报酬:端菜员工每月500元,传菜员每月600元。闵鸿鹄向老板请求,这两样工作让他一人兼顾,问老板能够给多少钱,老板答应兼顾两职每月800元,从此后鸿鹄就开始在川菜馆打工。
闵鸿鹄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为饭馆买菜;上午洗菜打扫卫生,中午晚上跑前跑后端菜传菜,直到晚上10点半才能上床囫囵睡觉,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就这样,闵鸿鹄只能在川菜舘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地挣钱养家,每月给父母寄回700元,余下100元就买些法律书籍,但却没有时间去翻阅。过了几个月,一个偶然机会成为他今生命运的转折点。
有天上午,闵鸿鹄工作完毕打扫卫生时,他捡到两张西北大学教师食堂饭卡,上面有名有姓,他到政法大学找到丢卡人送还饭卡,正巧这位失主是政法大学王教授。王教授详细询问了闵鸿鹄相关情况,当得知他在大学门口打工是为了学习方便的理想后,王教授深为感动,就介绍他到政法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虽然每月仅有600元工资,但给他提供了看书学习的极好机会,闵鸿鹄高兴极了。在政法大学上班后,王教授又帮他办了学生证,不但出入校门方便,而且可按学生享受半价坐火车回家探亲的优惠。
在政法大学的四年里,他白天上班借机看书学习,晚上一次不拉地去听法律知识讲座,每年参加两次法律自学考试,越学越有劲头。在考法律大专课程的同时也参加法律本科的考试,四年自学读完了必考的25门课程。2004年上半年拿到大专文凭,2005上半年又拿到法律本科文凭。王教授建议他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先取得将来在司法系统工作的资格。
2005年下半年,闵鸿鹄参加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资格考试,首次参考未通过,但他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埋头学习,终于在2007年通过了考试,拿上了国家认可的司法资格证书。由于家贫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尽快寻找工作挣钱养家,先在西安海洋馆工作,也挣了几万元,后来海洋馆南方老板卷款逃跑,他又和新婚妻子开办妇幼用品商店,结果没有挣钱,茫茫商海使他看不到前途。
屋漏偏遇连阴雨,正当这时,闵鸿鹄突然患上胃病,吃饭喝水皆会吐出,家庭生活全靠妻子微薄的打工收入来维持。然而在家中养病的闵鸿鹄仍然还不忘看书学习,他在努力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招聘国家公务员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闵鸿鹄在这次129人只取前三名的考试中考取了第一名。通过省委组织部的联系,2008年被正式分配到户县人民法院工作,现已成为一名年轻的审判员。闵鸿鹄从打工仔到法官,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归宿。
知道闵鸿鹄经历后的人们,都觉得他真了不起,真不容易,应该是当代青年人学习的好榜样。但闵鸿鹄却谦虚地说,他算不上什么,微不足道,而和他同在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打工的四个管理员,另外三个人才算成功,其中有两个是研究生,现在上海开办律师事务所,坐的是宝马小车;还有一个是博士,被聘任为国家重要科技项目的研究员。
编后感:人的一生所经过的路不可能是完全平坦的,机遇往往赐给能吃苦且又多灾多难者;然而,机遇毕竟是外因,是条件,能否把握住机遇却全靠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哲学原理。
回头来看当今学生中的少数人;开始上幼儿园要家长接送;上小学、上初中,请老师补课;未考上高中还得家长花钱当高费生;进入大学衣食无忧还懒于学习,溜出校门进网吧;被公布补考者有之,被勒令退学者亦有之,更为甚者还有个别大学生,未毕业走出校门却进了监狱的大门。这些子弟的行为如果和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那四位打工青年相比较,该是何等的羞愧,何等的不肖啊?
{:8_435:}
我也要不时补一下法律知识才行。 {:soso_e179:} 寒门出人才。学习了。{:8_435:} 学习的榜样,功夫不负有心人。{:8_43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