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钟官城遗址发现记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2-3-13 23:23 编辑汉钟官城遗址发现记 文/靳应禄
汉建立政权后,承袭秦制,迅速壮大了起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遂决定由中央统一铸币:“悉禁郡国毋铸钱”(见《史记•新证》 ),并对钱币的品种和质量进行改革和提高:“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见《史记•平准书》 )”。然而,沧桑巨变,占地1300多亩、世界最大、最早的汉代国家铸币工场钟官城遗址究竟在何处?却一直是个谜。
一、 横空出世的“莽崑崙”
国务院于2001年6月25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一个兆伦铸钱遗址——这便是2100多年前汉代由中央统一掌控铸币权后的钟官城铸币工场,可别小瞧,这儿所铸的“钟官”币比罗马的“克拉”币要早1000多年呢!是又一个世界之最。
“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兆伦汉代铸钱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该遗址所在地域方圆数十里内的轰动更大。何以如此?因为在此之前,钟官城遗址连县级文保单位也不是,一下子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简直如横空出世的“莽崑崙”,不仅高大,而且突然,岂能不引起轰动?而客观事实是自从兆伦汉代铸钱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后的那几个月时间里,前往该遗址视察、采访、探求、以及观光的人员络绎不绝,境外一些文保部门亦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座“汉钟官城博物馆”将会矗立在西安的西郊,与处在西安东郊的“秦兵马俑博物馆”遥相呼应。届时,这一东一西,一秦一汉的两个博物馆,将好像西安这只共和国的雄鹰的两只雄壮、有力的翅膀,对西安的腾飞起着和将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钟官城与兆伦
汉钟官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户县东北隅大王镇辖区的兆伦村。距县城从传统大道算12.5公里,毗连周丰、镐二京,与长安县界,东距西安市25公里,北距咸阳市15公里,属汉皇家禁囿上林苑范围,所以汉时亦叫上林三官铸钱工场。
《元和郡县图志》和《三辅黄图》皆载:“钟官故城,一名灌钟城,在户县东北二十五里,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销为钟锯处”; 《史记•平准书》载:“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将天下的兵器集中在这儿销熔以后铸成钟锯,足以说明这儿在秦时已是浩大的铸铜场所,汉时则是著名的铸钱工场。另据《汉书•王莽传》载:“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入为官奴婢,其男子槛车,儿女子步,以铁锁锒铛其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 从工匠人数这一侧面可以想见钟官城当时规模之宏大。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钟官”原本是官职名称,与“技巧”、“辨铜”共称三官,为水横都尉的属官,职掌铸钱(见《辞海》 )。史者介绍汉代铸钱时肯谈三官铸钱技术,如王献唐先生曾指出“砖范母的运用,是上林三官重要的发明(见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 )”。
钟官城也叫灌钟城。何以叫灌钟?这是方言的缘故。关中方言中,将浇入、浇注、浇铸皆称做灌,比如浇水叫灌水,给水瓶注水也叫灌水,给油壶注油叫灌油,将铜水注入模具叫灌铜水等。而这儿在成为铸币工场以前就是将天下的兵器熔化了浇铸成钟锯——叫灌钟城也就名副其实了。
至于钟官城遗址所在的兆伦村源于何时?村名有什么来历?已无从考证。不过,据近年在该村出土的北魏古墓中碑载,该村当时叫中原里,属长乐乡(见1994年12月12日“西安晚报” )。对于兆伦,说法不一。一说是汉司空第五伦正在炉火熊熊的钟官城巡查,帝着太监飞马传召而去,故有“召伦”之说;又说北魏时杜县县令赵忱乃中原里人,为乡里争得荣誉,村人遂将“召伦”改称赵伦,以作纪念,赵兆同音,后修史文人觉得“兆”义更好,遂易赵为兆等等。笔者以为,其所以用“兆”做村名,可能与铸币的数量有关。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亿万为兆,而仅仅“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之始中(就)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即280余兆)”(见《汉书•食货志》 ),故用“兆”做村名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兆伦——兆论也。
钟官城与兆伦,两个名称,一个地方,孰先孰后?
先举一个邻村习家坡/凿齿村的例子。史载,前秦符坚攻伐东晋,破襄阳后礼拘名儒习凿齿和高僧释道安回长安。习凿齿获准寓居在钟官城西侧一土坡处,人称此土坡为习家坡。后,此地逐渐住人始成村落,为纪念习凿齿而叫凿齿村——是先有习家坡,后有凿齿村耶。钟官城与兆伦也是一样,先有钟官城,后有兆伦村。
三、 宝藏重见天日
1956年,选址在终南山下、由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其中两项国营惠安化工厂和陕西省热电厂(后更名为户县热电厂)在基建中,有不少配套工程,其中有调集了14个县1.29万民工修建的从终南山峪口向北直至渭河长达45.78公里的防洪沟(当地称新河)由兆伦村穿过,在(兆伦村这一段)挖河床时掘出了不少灰红颜色的砖头——实际上就是被史学家称作铸币史上有着重大技术进步的、极有研究价值的汉代铸币陶范。由于不懂,民工们不但不知对其进行保护,相反,还嘟嘟囔囔,因为这些“宝贝”砖头毕竟给他们的施工增添了难度。当时,年仅15岁的兆伦村小孩毛明玉也在参加修河,也照样懵里懵懂,稀里糊涂。
1960年,已经在西安装甲兵学院服兵役并上学的毛明玉,有幸从学院图书馆的史书中浏览到介绍中国古钱币铸造并在汉代以陶范代替铜范的内容,酷爱古文的他,“心有灵犀一点通”,马上与几年前参加修河和打猪草时在河岸上见到的刻有古钱纹的红砖头联系了起来:“莫非自己的家乡就是沉睡了两千多年、有着深远意义的汉代钟官城铸钱遗址?”一种莫名的喜悦袭入他的心头,搅的他难得安宁。
1964年,本可继续留队并有望调往北京、前途似锦的毛明玉却神差鬼使般复原了。三十多年后,当笔者不解地问毛明玉当年本可不复原却怎么又选择复原时,毛明玉神秘而又狡黠地笑着说“选择复原的因素很多,撂心不下钟官城也是其中之一。”
解甲归农后的毛明玉,由于没有经验,断断续续、零零碎碎积攒了一堆陶范碎块、麻钱儿和炉渣。一次,生产队平整土地,无意中刨出条石、刻有花纹的铺地方砖以及刻有篆体文字的瓦当等。毛明玉喜出望外——因为这些物件绝非普通建筑有资格享有的,于是,他认定这儿就是钟官城遗址。便招呼社员将现场掩盖好,遂携带出土之物,兴冲冲直奔县革委会。时值是非颠倒的“文革”时期,说实话,县革委会没有人懂、也没有人管、更没有人敢接收这些在当时被认为的“四旧”,“革命者”们躲尤恐不及,谁还敢沾边呢!用毛明玉的话说就是“时也,运也,缺一不可。”的确是不逢时。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的问世,无疑给毛明玉服了一副兴奋剂。既是村官又是兼职文管员的他,配合县文管部门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并对遗址进行普查,在遗址范围内,只要有文物出土,哪怕是寒风凛冽,更不论黑更半夜,总会有他的身影,他对钟官城铸钱遗址的钟情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二十多年来,他已给文管部门上交了出土文物300多件,其中有国家一、二、三极文物10件分别藏于国家、省、县文管部门,为保护、鉴定和遗址的申报、认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似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万物开始复苏。1988年,国家钱币学会在秦兵马俑所在地临潼召开“上林钟官遗址”学术研讨会。一直关心、支持毛明玉的陕西师大历史系主任邵宏谟教授不失时机而且是破例举荐毛明玉前去列席。也就是在这次研讨会上,毛明玉见到了包括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在内的许多专家,大大地开阔了眼界。而这次会议还有一条更让毛明玉兴奋不已的信息——只能是对毛明玉而言,那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汉代国家铸币工场钟官城遗址究竟在何处尚未确定,考古界就此一直在着急着,也一直在努力着。关于这件事的意义,引用戴志强的话说就是“钟官城是由国家统一铸币的开端,规模宏大,(其遗址的)发现者当是千古功臣。” 毛明玉高兴了,他是在偷着乐,心里乐开了花,他得意极了,走路都想跳起来——真是不虚此行。他从内心里感谢众位专家,感激邵宏谟教授。
此后,毛明玉又到相关部门汇报钟官城遗址的情况,但他只言片语的讲述和并不充分的论证依然没能被认可。初,他以为这些“公家人”瞧不起他这个农民文管员。后经一位智者指点,他才恍然大悟。他不无感慨地说:“一方面,咱不是专家,本来懂的就不多,又没有足够的文字资料,自然很难说服人;另一方面,(古币铸造)他们还没有我懂的多,也就没法认识其价值了。” 毛明玉这个话是有根据的,说来是个大笑话,也是他走的一段弯路……曾经几经转折,上级某文管机构派来几个专家查勘后以“没有价值”的结论了事。后来才知道来者是古建专家,难怪看似认真,实际是走马观花——隔行如隔山嘛!
开了窍的毛明玉,首先意识到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他屡屡向邵宏谟教授请教,成了陕师大资料室的常客。他边学边对照,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这寻找、收集、研究、消化是十分复杂的事,费时又费力,有辛苦,更有难言的苦衷。比如1997年,108国道初勘时决定从兆伦村旁经过,这无疑会给经济尚不发达的兆伦村带来方便和难逢的致富机遇,但却会把钟官城遗址一分为二,协商再三,108最终改了道。这件识大体、顾大局的事虽然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谅解,但对“遗址”何时能被国家确认并开发还是个未知数的毛明玉来说则陷入了“受夹磨”的尴尬境地,有如“打碎了牙往肚里咽”般难受。特别是当别人一心一意发家致富时,他却恰恰相反反倒贴赔了许多。于是乎,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也有人嘲他“太狂”。说到伤心处,毛明玉这个铮铮铁汉还真动了感情,他边擦眼泪边深情地说:“也真难为了家里人”。接着,他破涕为笑,不好意思地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聊以自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名言一直是毛明玉的口头禅,也是他持之以恒的动力。他认真总结,认识到除了时局的因素、机构的因素外,还有经费、技术权威的因素。于是,他更弦易辙。
1994年,毛明玉将经过充分准备的资料和实物直接呈送到陕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用他的话说:“懂行的就是不一样”,也许是精诚所至的缘故,也许是这群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们慧眼的缘故,第二周,省文物管理局就成立了兆伦铸钱遗址专家调查组,由研究员姜宝莲带队奔赴兆伦村进行了长达数月的首次踏勘——汉代由中央统一掌控铸币的钟官城遗址的勘测工作终算进入了程序。
1996年,在户县文管所和大王镇政府的配合下,省文物管理局兆伦铸钱遗址专家调查组正式进驻兆伦村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写出了十几万字的调查报告,认定此处乃汉代钟官城铸钱遗址,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在中国古代货币史的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地望、出土之钱币、钱范和工具以及瓦当、地砖等建筑物料均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长眠地下2100多年的汉上林钟官城铸币遗址即将揭去神秘的面纱。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之日,流着热泪的毛明玉高兴地蹦了起来——十几年的“申报”路,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注:毛明玉收集、上交的文物有:
1. 钱币类:八铢半两、四铢半两、有廓半两、一刀平五千、契刀平五千、大泉五十、小泉五十、小泉直一、布泉、货泉等。 2. 钱范类:汉五铢钱范、新莽各类范。 3. 工具类:坩埚、陶拍等。 4. 建材类:上林瓦当、千秋万岁瓦当、与天无极瓦当、延年益寿瓦当、永奉无疆瓦当、玄武云纹瓦当、朱雀云纹瓦当以及条石、花纹地砖等。
(此文曾刊在西北信息报上)
(作者简介:兵器部惠安史志编辑,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户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员。被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聘为民俗文化研究员。
通讯:户县惠安行东区6-5-102,邮编:710302 电话:13991180571)
户县真是了不起。{:8_435:}{:8_435:}{:8_435:} 如此重要的发现,好像宣传的不够。{:8_411:} 户县,了不起。{:8_435:} 了不起。{:soso_e179:} 一壶酒 发表于 2012-3-14 07: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此重要的发现,好像宣传的不够。
就是宣传的不够。{:soso_e100:} 君子好逑 发表于 2012-3-14 07: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有钟官城,后有兆伦村。
谢谢版主。{:soso_e183:} 1027007 发表于 2012-3-22 0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了不起。
谢谢关注。{:soso_e183:} 这是户县一大亮点。{:soso_e179:}
xinmayoujiang 发表于 2012-7-31 08:24 http://www.huxianwang.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户县一大亮点。
谢谢关注。{:7_396:}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