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百态) 二百五新传
二百五新传文/靳应禄
小丁休产假的岗位津贴被扣了,这从工资卡上就能反映出来。
可是小丁不知道所扣的一千元这个数目仅仅是在工资表上体现体现而已,也就是说这一千元现金又返回到了她所在的信息处,并且被她的同事们悄悄地分掉了。说悄悄分是因为不是开诚布公,起码小丁不知道。
信息处共五人,除了小丁,参加此项分配尚有四人。与小丁同办公室的贺师傅手里捏着钱,边走边数边嘀咕:说是一千,四个人分,四二得八,四五二十,四个二百五一千刚好么!不对——贺师傅如是说是因为他分到了二百六十元。
平时大不咧咧的贺师傅是个实诚人,只知一千元四个人分,根本就没问分的什么钱。他怕自己“恼算”,便让小丁帮着算算。而小丁也没多问,笑着说:这还用算?四个二百五相加,不多不少,刚好一吊(注)么——你是不是喝多了,这么简单的数儿都算不来?
其实,贺师傅不是算不来账,他压根就不相信别人会算错,可是自己手里分明多了十块钱;要不就是数错了——他不能装糊涂,这可是人品问题啊!想到此,贺师傅急忙去找处长退钱……
处长苦笑着说:你俩不依好,老蒋退了十元给了小佟,你退十元我收了,这下子不用再推辞了,咱们都是二百五,行了,扯平了。
(注)古时钱币计量单位。
{:8_435:}四个二百五
我的网不正常,几天上不去。
谢谢浏览。{:soso_e181:}
问一下楼主,这个新传很有意思,该不是编故事吧?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1-12-29 08:32 编辑
意如流水 发表于 2011-12-29 08:15 http://www.huxianwang.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一下楼主,这个新传很有意思,该不是编故事吧?
谢谢意如流水的关注。故事不是编造的,情节完全真实,但人物是化名。{:soso_e100:}
常常听到说二百五,也会用,也知道是贬义,就是不知道二百五的定义。{:soso_e100:}
{:soso_e163:} 意如流水 发表于 2011-12-29 08: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一下楼主,这个新传很有意思,该不是编故事吧?
谢谢关注。正好,我是搞民俗文化研究的,我说说我的见解,与同仁讨论。
一、与方言“半吊子”有关。半吊子是说话、做事冒失的意思(但这种冒失有时会收到好的效果);二百五则是指大脑缺根弦。单纯从数字讲,半吊是五百文,两个二百五才够一个半吊子。
二、我给二百五的定义是不成材或残品。该定义与珠算口诀“二一添作五”有关,这儿的“五”指的是零点五,半个的意思,即一个钱掰成两半拉—— 二掰五,逐渐叫成了二百五。
wyhys 发表于 2011-12-31 0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常常听到说二百五,也会用,也知道是贬义,就是不知道二百五的定义。
谢谢关注。正好,我是搞民俗文化研究的,我说说我的见解,与同仁讨论。
一、与方言“半吊子”有关。半吊子是说话、做事冒失的意思(但这种冒失有时会收到好的效果);二百五则是指大脑缺根弦。单纯从数字讲,半吊是五百文,两个二百五才够一个半吊子。
二、我给二百五的定义是不成材或残品。该定义与珠算口诀“二一添作五”有关,这儿的“五”指的是零点五,半个的意思,即一个钱掰成两半拉—— 二掰五,逐渐叫成了二百五。
雪中送炭 发表于 2011-12-31 1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雪中送炭。{:soso_e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