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赔代理 发表于 2011-9-16 21:33:50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隐忧重重

余丰慧发表于 2011年09月10日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3日上午在成都市召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0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从这个500强的榜单看,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道出这么几个巨大成就:从2002年算起,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大企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营业效益、竞争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国有企业成为引领国民经济、科学发展,支撑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财经评论人在为“巨大成就”高兴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背后存在的问题和隐忧。
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10年来在500强榜单中不断增强。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2/3,民营企业占1/3,这种格局近十年来没有大的变化。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到了85%,实现利润占到了84%,上交税收占了91.6%。其中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占到44%,实现利润占31%,上交税收占49%。这背后折射的是产业集中度过高并且都集中到了国企特别是央企之中。一定时期的社会资源是一个定数,这么多的资源都被国企特别是央企占用,那么,留给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这种状况持续10余年,足以看出民营企业以及其他形式企业长期以来的生存环境是多么困难。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经济的最活跃推动力,是最具创新动力的群体,是效率最高的经济细胞。500强中虽然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据2/3,但是效率却低于民营企业:2010年,316家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分别为5.67%、1.75%,低于184家民营企业的6.05%和3.63%,国有企业资产利润率不足民营企业的一半。当然,在创新和竞争力上,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由于独霸市场根本没有创新动力和竞争活力。高效率的民营企业占比如此之低,而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占比如此之高,并且500强排名10年不动,这无论如何都让人高兴不起来。而美国、欧洲国家企业排名都是清一色的私有企业居前,特别是美国都是类似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等高科技企业领衔榜眼。
同时,从500强中必须看到市场经济的天敌—垄断特别是垄断国企有趋强之势。排名前三甲的是,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这无不是依靠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取得如此“成就”的。排名4到10位的是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农业银行,哪一家不是背靠国家这棵大树赚取辉煌成就的。按理说,垄断国企就不应该与民营企业一起排名,因为没有可比性,竞争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垄断企业越做越大,垄断现象愈演愈烈,对市场经济体国家绝对不是好现象,它扼杀市场经济的效率、公平和创新。
虽然号称“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难看出10年来在500强中居前的民营企业还是那些老面孔:华为、复星、新希望等。而不像美国排名榜上私企不但居前而且排名持续交替,活力四射。微软曾经多么不可一世,后来被谷歌代替。谷歌还在陶醉之中,却不知不觉被苹果公司甩在后面。这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企业活力、创新活力的象征。这充分说明,民企、私企在中国生存发展、变革创新、做大做强越来越难,路子越走越窄。这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
整体看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与国际企业仍有不小差距。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同类指标的45.6%、45.7%,与跨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大企业往往决定着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的方向,全世界研发投入的80%、技术创新的70%、技术转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强企业主导完成的。但从2011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看,我国入围的58家企业分布在23个行业,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更多体现为资源垄断、规模经济和低成本。我国的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8%。规模不小、市场很大、产值不低,但是利润率不高,主要依靠量的扩张而非质量提升,基本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技术创新,没有世界级响当当的自主品牌,大而不强。
因此,必须客观看待中国企业500强的成绩单,最为主要的是一定要看到其背后存在的隐忧。从致力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机制角度看,从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能够看出隐忧大于成就。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已经暴露和无情地排在我们面前。疾呼进行以打破垄断为主的深层次改革。否则,中国经济的路子将越走越窄,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将遥遥无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隐忧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