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应禄 发表于 2011-7-20 23:58:37

谈谈“户县英才”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1-7-21 00:18 编辑

                                                                谈谈“户县英才”
       近日发到网上的户县英才,共32名,其中30名是笔者大约在7、8年前写的。后来,笔者在西安住了4年,从西安“非遗保护中心”的名单上发现了刘鹏鹂和赵元利,刘是祖传木刻,赵是梅花篆体,二人皆被聘为民间工艺大师,为户县增了光,便增添了他俩。
       一、除刘鹏鹂和赵元利外,其余30名的断限大约在7、8年前,也就是说近7、8年以来出现的突出人物可以续写。
       二、笔者写人的标准是看贡献和影响,不带感情色彩,其中有些人,笔者根本就不认识,下边举例简介:
       1、李强华,农民诗人,不相识,写时尚健在。
       2、王福田,舍己救人而牺牲,荣立二等功,军委授予“英雄”的称号,在本兵种树为学习的榜样。
       3、苏耀先,不相识,但其事迹闻名遐迩,是户县给健在者竖纪念碑的第一人。
       4、段景礼,虽不相识,却知其是从理论角度写户县农民画的第一人,影响甚大。
       5、李养民,户县有水平的文化人很多,但对户县早期文化研究之深刻,可能非李养民莫属。
       6、潘晓玲,户县农民画成绩斐然,人才济济。但创作最多的、销量最大的、接待来访的国内、外客人最多的、应邀出国参展次数最多且销量最大的当是被授予“中华巧女”的潘晓玲。
       7、毛明玉,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平日表现不好,但在“钟官城遗址”的发现、保护和申报工作中表现突出。眉县农民发现了27件青铜器,国家奖了30万。而毛明玉发现的是世界最早、最大的国家铸币工场钟官城遗址,却没有得到奖励……
       8、李景宁,是户县第一个写村史的,起了带头和推动作用。
       9、赵    丰,不相识,但笔者对其主动放弃当“官”的思想境界十分敬佩。
   10、李玉龙,不相识,但钦佩其为员工花巨资治伤的事迹。
   11、徐化民,不相识,只知其引进外来资金改变了涝峪这个穷困山区的面貌,实在不简单。

    注:1、笔者用诗歌写人物仅代表本人的评价,好比另一位作者用报告文学写人物一样,体裁不同耳。
            2、笔者写作功底甚差,但可起抛砖引玉作用。期待同仁能奉出好的作品来。

溪水止流 发表于 2011-7-21 10:01:08

{:7_389:}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1-7-21 10:08:06

值得人民赞扬

狗闲了舔砖 发表于 2011-7-21 13:47:19

伙计!不相识就不必写他。不相识他的事迹你是怎么知道的?
古人云:“眼见为实,耳听…”…?耳听的水分就大了。陕西的“华南虎”,“周老虎”事件就是很好的写照。

靳应禄 发表于 2011-7-22 22:02:53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1-7-22 22:07 编辑

狗闲了舔砖 发表于 2011-7-21 13:47 http://bbs.huxianwang.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伙计!不相识就不必写他。不相识他的事迹你是怎么知道的?
古人云:“眼见为实,耳听…”…?耳听的水分就 ...


          一句“伙计”,让我顿感亲切,起码表明了你不是女性(因为在此之前我尚无法判断)。
      你说“不相识就不必写他”,那就只能写熟人了?
      你要问“不相识他的事迹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很简单,书、报、广播、电视以及口头传承等,渠道太多了。不能认为非亲眼所见就是“周老虎”,人的生命不过几十年,如何眼见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事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户县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