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童 发表于 2011-7-9 14:04:52

下半年“稳”字当头

下半年“稳”字当头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共识,如何解读,却出现了分歧。有部分观点认为,由于前期宏观政策的有关失误,中国经济已经处于滞胀状态或者至少是面临滞胀风险。“这种解读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学部委员刘树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直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他看来,“由于去年的经济增长过快,因此,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要使经济增长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恢复性大幅回升,向适度增长区间平稳回落,这一正常、平稳的回落过程绝非是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前兆。”  陈东琪补充解释了中央的调控思路,“希望经济降温,但不是要使经济出现拐点式的下降,宏调的目的只是对前期经济增长过快的矫正,因此经济增速不会大幅下滑。”在他看来,正是宏观调控具有上述两方面的主观意愿,决定了下半年经济的基本态势是走稳,“既不可能大幅上升,也不会大幅下降。”  然而,当经济增速进入下降通道,有哪些支撑可以防止下半年的经济因为惯性而一路走低呢?陈东琪给本刊记者作了细致的分析。  首先,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月度增幅从2009年最高时期的超过30%回落到现在的16%以下。尽管下降幅度大,但从绝对值看,仍保持了较快增长,而且M2的供应规模月度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他列举了一组数据,5月份76万多亿元,4月份75万多亿元,而前3个月特别是1、2月份只有70万亿元多一点,“目前经济运行中并不是缺资金,只是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资金泛滥的情况有所变化,但依然能够支持经济较快增长。”  其次,外需依然保持了一定增长。从上半年看,欧洲、美国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经济活力减弱,直接导致中国外部需求减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顺差大幅下降,甚至前3个月还出现逆差。  “虽然增速下降,顺差减少,但不会出现像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一季度那样大幅的绝对衰退。”在他看来,尽管外需收缩,但由于中国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进出口仍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持续稳定的贡献,“5月份出口已经有了19.4%的增长,4、5月份每月还是有100多亿美元的顺差。从全年看,出口平均增长依然可以维持在15%左右。”  其三,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  上半年,消费需求增长一直表现不佳,名义增幅已由去年全年的18.4%降为今年5月份的16.9%,考虑到同期CPI的上升,实际增幅下降更多,直接抑制了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根据陈东琪的观点,下半年形势会有所改观:经济生产活动比较旺盛,就业机会较多,尽管部分中小企业遭遇资金困难,但没有出现大面积裁员现象;个税免征额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意味着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在增加;最近落实的离休干部增加一个月工资;下半年因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引起的绩效工资增加。  “此外,我预计下半年的股市会比上半年要好,这样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也会增加。”他谈到,几大因素的合力会对下半年城乡居民收入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带动消费需求的上升。  最后,投资需求出现新内容。与消费不同,上半年社会固定投资名义增长在加快,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上升,才会导致实际投资增长下降。按照陈东琪的分析,下半年固定投资力度会加大,而农田水利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无疑是其中的重点。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般都是在前一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4、5月份,所以今年的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四季度,10月以后会加快。”他接着谈到,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但正式计划的提出是在二季度初,二季度中后期才开始落实,真正的建设高潮也应该是在三、四季度。  “虽然商品房投资可能会减少,但是保障性住房会加快,所以全社会全年的房地产投资依然可能会有30%左右的增长。如果再考虑到城市化引发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固定投资增长依然可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半年“稳”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