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371|回复: 3
收起左侧

清官们的伙食

[复制链接]

50

主题

202

回帖

1116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116
发表于 2011-7-2 1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这是明朝的徐九经在句容当县令的时候写的。因为有个戏叫《徐九经升官记》,所以大家对他比较熟悉。不熟悉的是,他画得也不错,就画了棵白菜挂在堂上,旁边题了这两句诗。后来他离开句容了,老百姓就把那棵白菜刻成下来,还刻了“勤俭忍”三个字,说这叫“徐公三字经”。
8 w7 i  G' V2 |    明朝贪官多,清官也不少。海瑞算一个,清廉得几乎没有人情。海瑞在淳安的时候,有一天自己出门,买了三斤猪肉,立刻成了天大的八卦,在官场就传开了。海瑞也吃肉了?后来才打听清楚,那天海瑞的母亲生日,那三斤肉,是海瑞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 ~: E9 t) Z7 \    明朝常州还有一位官员叫符验,和“赴宴”谐音,却极其清廉,不仅不带家属赴任,而且每顿饭都只吃青菜,所以在官场上得了个外号,叫“符青菜”。有一年闹了旱灾闹蝗灾,符青菜出门办公,让随从背了两个筐,一个盛米,一个放柴,为的就是不骚扰地方。
$ I+ i1 z0 N2 a7 k' s# D6 R    还有一位叫刘玺的,做了官,也只吃青菜,也得了个“青菜刘”的外号,他的另一个外号叫“刘穷”。后来他管漕运了,是个肥差,可穷得依旧,连皇帝都知道了他。他写的奏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一听是刘玺写的,就问:“是不是刘穷啊?要是他的朕就不看了,准奏。”) [. ~7 D3 t3 @: B
    永乐年间,还有个明轩輗,官都做到按察使了,一年四季只穿布袍。他倒是吃肉,三天买一斤肉,这是规矩。要是来客人了,才杀一只鸡。他家杀鸡,在街坊间是个奔走相告的新闻。后来他告老还乡,皇帝问他:“我听说浙江有个官,回家的时候,全部家当都放在两个竹笼子里,谁都看得见。是不是你啊?”这位清官一边点头,一边就哭了。  }  L& M( `2 w. u0 a

% m5 K6 u; v$ w( D/ Y, @3 o    其实不仅是明朝,历朝历代,不贪便宜当清官的都有。东汉的羊续比较有名,下属送他一条鱼,他无法推却,就把鱼挂在庭柱上,意思是我不要。他老婆来看他,他不让老婆进屋,老婆还以为他有啥不可告人的事情呢,冲进去搜检,结果只找到了布衿、盐和青菜。6 h+ y% }) C9 w  l5 M" H
    南北朝的时候,彭城王高攸去了趟沧州,离开的时候,老百姓夹道欢送,做了吃的给他,对他说:“你到我们这儿来,只喝了水,没吃我们这儿的东西,你就尝尝吧。”高攸这才吃了一口——要知道,这位王爷可是皇帝的儿子,比现在的公务员们要有觉悟得多。& n2 O8 l/ y- [6 f% e0 i3 w
    唐朝大历年间,有位郑馀庆,是位高官。他当过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太子少师,还封了荥阳郡公,食邑两千户,按理说应该过着奢靡的生活了。可是他不,一生清贫节俭。有个段子说,有次他请客,吩咐厨子说:“一定要去毛,蒸烂了,脖子别折断啊。”大家一听,饥肠辘辘,觉得不是鸡鸭就是鹅什么的。结果菜端上来,竟然是一盘蒸葫芦。他死的时候,没钱办丧事,连皇帝都知道了,特意多给了他一个月的俸禄——这就算他唯一一次占公家便宜吧。
# a6 E- |' ~8 f+ j& M7 y    宋朝的苏东坡,算是好吃的。不过他是靠工资生活的,被贬成黄州团练使以后,家境就紧张了,没进项,自己去东坡种菜。为了自律,还写了幅字,大意是:从今天开始,我节俭了,每天只喝一杯酒,吃一盘肉。要有人请饭,可以乘以三,只能少,不能多。预告在此,要是主人不听,超过这个额度,我就不去了。这样的好处是:一,安分养福;二,宽胃养气;三,省费养财。
5 Y# H- n1 I. }3 e6 y ) ~+ {4 Z# E3 @# m6 {
    到了清朝,也有很清廉的故事。顺治年间的进士李时谦,当过推官,当过两个县的知县,还当过监察御史,就以清廉著名。他身体不好,后来病退了。回家没多少时间,陕西闹起了大饥荒,朝廷重新起用他,去陕西赈灾。按理说,自己首先得吃饱了吧?可是他没有,一分便宜不占。终于,他病死在任上。当地的督抚、将军等官员去他府上凭吊,看到院子里满地都是荒草,厨房里的炊具都不全,大家感动得落了泪,凑钱给李时谦买了棺材,送他回江淮老家。1 [/ S$ i' O* J" k9 o& \0 F  A
    康熙四十六年,济南一带大旱,朝廷官员开始赈灾,让那里所有的乡绅把佃户的名字造册上报,然后按着名字发米。只有当过刑部尚书、此时已经告老还乡的王士禛拒绝上报。官员们找到他,说这米是朝廷的恩惠,你不能不领。王士禛说:“以前朝廷有规矩,遇到饥荒,谁家的佃户谁负责。我现在虽然不当官了,但我遵守以前的规矩。”最后,他也是一粒米没领。当时的赈灾官员们非常感慨——其实,王士禛家粮食也不多了,存粮的瓶瓶罐罐都见了底儿。但什么叫觉悟啊?
1 u$ Y6 e+ m" c6 N8 S    类似的故事,在各类史书上有很多。论数量,清廉者要比贪婪者多得多。中国士大夫多讲究廉耻,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有清白的自我意识。想想现在的救灾款和捐款去向,想想现在大小官员们公款吃喝视为家常,有些人都不觉得这是个事儿,就觉得不是滋味。没叫你比发达国家,和过去的封建社会比比,也不能一点没进步还退步吧?
! T* e" f; a5 s4 a1 y" Y3 j1 B+ X7 v( ]3 C& D

203

主题

314

回帖

4180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4180

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1-7-2 13: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3

主题

4

回帖

73

积分

初出茅庐

Rank: 1

积分
73
发表于 2011-7-16 16: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来看看!!!
天津:www.tjanmo022.com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初出茅庐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26 11: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报道啊,多多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5 13:12 , Processed in 0.1735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