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航母全解读
本帖最后由 梵之滇红 于 2011-5-15 18:14 编辑近日,国内几家官方网站登载了“瓦良格”号航母的照片。上面显示,“瓦良格”号的改装已接近尾声。有军事问题专家指出,即使中国部署“瓦良格”号,也不意味着中国具备了威胁他国的战力,“瓦良格”号仅仅是中国向西方航母强国学习而交纳的“第一笔学费”。
【航母·数据】
主尺寸:舰长302米、舰宽70.5米、吃水10.5米
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
机库:长152米、宽26米、高7米
排水量:55000吨(标准)67000吨(满载)
动力:采用两套现代级相同动力, 总功率200000马力
航速:29~31节
【航母·中国缘】
“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
“瓦良格”号与中国结缘的过程颇为曲折。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前苏联领导人和海军将领逐渐就航母的重要作用达成共识。随后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中型航母“1143.5项目舰”,具体由位于乌克兰境内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负责建造。直到前苏联解体,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只完成了首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建造工作,该舰随后归于俄罗斯海军麾下。而二号舰“瓦良格”号只完成了约68%的建造工程,未能安装武器和指挥控制系统,只能算是一艘空壳航母。
乌克兰本国海军不需要航母,当时的俄罗斯海军又无力支付续建费用,“瓦良格”号只能孤独地在船台任凭风吹雨淋。与遭拆解的同门师兄不同,“瓦良格”号最终因与中国结缘获得了新生。乌克兰政府于1999年与澳门一家公司达成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将该航母转让。几经波折后,这艘航母最终于2002年抵达中国港口城市大连。
“瓦良格”号落户大连后,西方军界和情报界对它的猜测和解读就没有中断过。不过,该航母的船体、飞行甲板和舰岛等主体结构早已完工,即使内部进行改造,外部也无从察觉。于是,西方国家只有在外围打探消息。
2009年,武汉某地惊现一座与航母外形相似的建筑。新加坡《联合早报》、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等外国媒体纷纷猜测,这是中国为改造“瓦良格”号航母建造的陆上模型,目的是为了尽快摸清航母内部的舱室和管线布局,并模拟舰载机在甲板和机库中的位置等。此外,与航母配套的舰载战斗机、教练机和预警直升机也成为西方伺机打探中国未来航母作战能力的“参考性装备”,相关报道也时常有惊人之语。
不过,直到2011年初,一切猜想才最终有了答案。美联社援引《汉和防务评论》的报道称,“中国首艘航母的修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西方媒体及中国网络上发布的照片显示,“瓦良格”舰岛上已林立雷达、天线等电子设备,船舷上也装备了神秘装备。显然一切已有答案。就像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2009年与时任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会见时所讲的那样:“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航母·三大猜想】
猜测1:
今年可能下水
4月6日,一家中国网站提到,“瓦良格”号航母的整修工作已接近完工,它的壳体已被涂上中国海军的标准颜色。该航母最早可能于今年7月1日下水。
猜测2:
舰载机中国造
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昌河直-8直升机照片,可能装配了机载雷达搜索和指挥系统的外部天线,表明有关中国在从俄罗斯进口的卡-31预警直升机基础上研制同类产品的传言看来是有根据的。据悉,这种直-8AEW预警直升机将装备到中国航母上。近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一则惊天军事消息,称中国的首架垂直起降战机“歼-18”已经研制成功,并于上个月顺利试飞。文章说,中国从2002年开始计划自主制造,但是由于缺乏关键的弹射技术,致使航母设计陷入停顿,为此中方放弃原来的水平起飞设计,转而开发第四代垂直起降战机“歼-18”,“歼-18”的试飞成功是推出航母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功。
猜测3:
作战平台比美国航母更独立
有外媒指出,这艘航母自2002年起,便一直在大连港进行现代化改造。虽然该航母的壳体是苏联于1998年建造的,但中国得到它时并不包括电子电路、雷达、天线、发动机以及其他设备。
4 月8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一份报告称,“瓦良格”号航母将安装相控阵雷达和地对空导弹,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比美国航母更加独立的作战平台美军航母通常需要宙斯盾导弹巡洋舰提供保护。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设备安装,内部设施基本完成,从近期的图片可见舰桥已搭好横架。舰体四角装备有HHQ16防空导弹4×8垂直发射筒,全舰共128枚导弹,由舰桥中部四个角的四部与船身中部的两部前罩雷达控制。另外舰体的四角各装备有2部CADS-N-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尾部装备两座AK630M1速射炮、四座金属风暴24管多用途火箭发射器。
【航母·权威解读】
无固定翼预警机影响“瓦良格”战力
“瓦良格”号航母改装的照片引起了国内军迷极大的兴趣。4月14日,著名军事专家、解放军少将尹卓作客人民网,与网友互动交流,详细解读了航母及其舰载飞机等问题。
航母为何长盛不衰? 核武器不是战场武器
尹卓表示,从冷战结束到现在60多年了,航母仍然长盛不衰。核武器对航母的发展没有起到阻碍作用,根本原因在于,核武器是不能够随便使用的,它不能解决常规战争的胜负。航母在海军兵力结构当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可以预见,到公元2070年前,在人类战场可用的武器中,航母仍将是主要构成之一。
尹卓说,发展中国家解决航母从无到有的问题一般有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如印度,以引进为主,其原来的航母基本上从英国购买,好处是能缩短研发过程,几年内就可拿到一艘可用的航母。有的国家采用的是另外一种策略,即自主研发、阶段发展。研制周期较长,恐怕要10多年。研制出来后,航母形成作战能力还需要大约10年时间。这种策略的好处是自己研制自己使用,形成工业体系,有利于今后的维修、再扩大发展,在战争情况下也不受制于人。
舰载飞机是航母核心作战能力
尹卓表示,在设计航母的时候,是航母跟着飞机走,飞机是核心作战能力,航母跟飞机适配。首先要考虑你需要什么样舰载机联队,有什么样作战能力?信息指挥控制能力、滞空能力、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反潜自卫能力怎么样?依据这些能力对飞机进行定型,选定之后再选航母的平台跟它适配。中型航母,配“阵风”就非常合适,“阵风”空中重量9.5吨,弹射形成70多米,对这种中型飞机来说足够了。美国航母舰载机的起飞重量最大可以达30吨以上,其载弹量大一些,像过去的F-14,最大起飞重量33吨左右,它用到中型航母就不合适了。
尹卓说,前苏联在设计“瓦良格”号时重要的失误是选择了滑跃起飞,不能带预警机预警直升机实际上不是一个真正的预警机,除了探测,主要起到在空中作为指挥所的作用,替飞机提供目标指示,引导飞机到一定战位,预报敌人飞机的位置。但预警直升机飞行高度为4000米左右,固定翼预警机则能飞到9000米~1万米,这有一个高度差;预警机没有高空控制能力,因为它不能上扬,这样坡度就非常窄,只有2度多一点,那么敌人的作战飞机如果从八九千米的高空来袭,它就没有预警能力了,因此预警直升机只能对海面目标、低空飞行的目标有一定的预警能力。由于飞机小,功率低,雷达也小很多,这就限制了它只能前出到离舰50~100公里范围以内,而固定翼预警机可以飞到150~300公里之外,相比较之下直升机的预警面积小了一半。
访谈中,有网友问:“一艘航母从研发到维护需要多少军费?”尹卓坦承,这个真很难估计,法国“拂煦”号航母是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2000年初卖给阿根廷,这样它当时的费用累计起来大约200多亿法郎,换算成美元是100多亿美元。
{:7_396:}{:7_39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