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之滇红 发表于 2011-5-4 11:49:41

名家论市:主力去哪里了?

本帖最后由 梵之滇红 于 2011-5-4 11:50 编辑

曹仁超:熊市不可能出现 为什么A股不如美股
  牛熊没有分界线 股市涨否看银根是否宽松 未见牛市第三期 熊市不可能出现---
  随着市场不断震荡,投资者对未来行情表示担忧。对此,香港权威投资专家曹仁超日前回答了本报读者的三个问题。
  ■问:请问曹先生,牛熊市的分界线在何处?
  曹仁超:牛熊是没有分界线的,因为牛、熊理论来自道氏,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那时股市没今天那么复杂,因此可用工业股平均数与交通股平均数互相确认去印证牛熊市(例如两者同时出现一浪高于一浪)。今天行业太多,上述理论已过时。坊间曾以250天作为牛、熊分界线,本人已一再指出是误导,有人用50天线升穿250天线去确认有一定参考作用,但亦不能100%准确!
  因为今天行业太多,新理论是当一行业进入熊市时,另一行业可能进入牛市。例如油价上升,石油股进入牛市但石化股进入熊市;当棉花价上升、纺织股进入熊市;当铁矿砂价大升、钢铁股进入熊市等等。今天的行业盛衰已取代牛熊市分析。
  ■问:我们的股市近来为什么不如美国股市?
  曹仁超:股市上升力量来自银根是否宽松。2008年11月中央四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加上2009年3月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是A股牛市重临的原因。
  2009年8月起,央行开始逐步收紧银根,但美国仍放松至2011年6月底,形成这段日子A股进入牛市第二期,因外资流入及央行抽紧银根,此一横向震荡需要再次放宽银根才结束。短期内地继续抽紧银根,形成中国出现经济好、股市淡的局面。而美国放宽银根,出现经济淡、股市好局面,此乃A股表现不及美股的理由。
  ■问:您预测一下下半年及明年的股市走势好吗?
  曹仁超:本人从来不作预测,因为所有预测事后证明90%都不准确。本人只追随趋势,大趋势是2011年6月30日前美国仍在放宽银根,未来大方向要到下半年才清晰。
  分析员不应预测只应追随趋势,投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耐性及严守止损、让利润往前跑。做短线是"炒",即火中取栗,往往愈炒愈少,请学习从中长线角度看问题。投资者应关注经济循环周期,短则3年、长则18年。
  例如金价由2000年起步至今已11年仍在向上跑,2011年起由于讯号开始混乱,你可获利回吐,但仍不可看淡,因为大方向仍未改变。至于A股牛市二期何时结束?答案是不知道。
  因为一个牛市可短至3年长至18年。牛市第二期后还有牛市第三期,未见牛市第三期,熊市不可能出现!
李迅雷:主力去哪里了
  原本大家以为国家从去年4月份开始的对房地产的整治会使得在房地产上的部分资金流向股市,但股市自去年至今基本上是横盘震荡,经常出现当大市值股票上涨时,小市值股票出现大跌的此消彼长现象;从交易量萎缩与流通市值的增加这一不成正比的现象看,股市似乎增量资金不多,而存量资金却有流出迹象。那么,金融资本的主力究竟在哪里,主力资金又去了哪里呢?
  我们看到,房地产调控至今,房价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回落,反而还有所上涨,且3月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还维持在30%以上的高位,销售增速虽有所回落,但还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说明主流金融资本并没有从房地产市场上出逃,房地产仍然是整个社会资本配置中的主要品种。而A股由于解禁量越来越大,流通市值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达到20万亿。但一季度末偏股型基金持股市值只有1.7万亿左右,仅占流通市值8.5%,与07年基金市值占流通市值30%相比,故不难发现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大大下降了。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总规模2006年才4000亿左右,目前已达7万亿,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却从07年的3万多亿降至目前的2.3万亿。此外证券公司理财规模只有1270亿,阳光私募1000亿。对此,中信证券(600030)徐刚在微博上惊呼:证券业被边缘化了!因为“目前银行业总资产已经100多万亿,保险业6万亿,公募基金不足3万亿,证券公司长期维持在2万多亿总资产的水平,而且大部分还以保证金的名义存在银行。”
  上述数据已经清晰反映出资金主力已经成为银行的客户,且其增量资金主要投资于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实际上,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兴起,与2008年起证监会推行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有很明晰的逻辑关系。因为券商的客户保证金存管到银行,实际上也在某种意义上把客户交给了银行。08年股市非常低迷,而银行则可以趁势发行几乎是无风险的理财产品。09年银行信贷规模大增,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的理财产品规模也相应扩张;2010年通胀风生水起,时至今日,银行与抗通胀相关的理财产品又大受欢迎。如投资黄金、艺术品、PE乃至申购新股等的五花八门理财产品应有尽有,且银行为了维护信誉,产品风险极低。而证券业的理财产品,往往投资标的单一,且风险又大,自然很难吸引高端客户。
  今年一季报显示,银行的盈利增长普遍约30%,看来无论货币政策放松或收紧,银行都能获得超额收益,其本质原因是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使得银行的利差收益可观。记得93-95年通胀时,物价双轨制让“倒爷”大发横财,而利率双轨制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三角债问题。如今,在储蓄利率不能上浮,贷款利率可以上浮的利率管制模式下,在货币市场流动性宽松、信贷市场资金紧张的格局下,银行通过一系列“金融创新”所变换出来的理财产品,自然受到主力资金的青睐。而证券业在这几年的严厉监管下,杠杆业务几乎没有增加,自然也吸引不了增量资金,而存量资金中又有不少离场,真有点作茧自缚的味道。
  因此,银行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把自己做大做强的同时,却把证券业给边缘化了;在货币紧缩、民间利率水平大大高过官方利率的背景下,主力跟着银行做资金生意、进行无风险套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股市的发行管制与发行定价市场化的模式,也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资金从二级市场退出去做PE投资,从而基本抹杀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获利机会。在这种大资金纷纷撤离二级市场的格局下,A股市场究竟是默默承受半拉子市场化造就的“低价股时代”,还是勇于创新,实现十二五规划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目标呢?


老玩童 发表于 2011-5-4 15:39:37

银行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把自己做大做强的同时,却把证券业给边缘化了: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论市:主力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