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晴空 发表于 2011-3-22 22:04:17

夏贴“三伏”治冬病事半功倍

盛夏伏天,酷暑难耐,但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咽炎、咳嗽、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疾病的病友而言,却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
    夏贴“三伏”、“冬病夏治”受推崇
    从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医专科医院了解到,近几年来入伏贴敷的患者越来越多,各门诊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而且从今年预约情况来看,大有上升的趋势。成功的疗效让患者间相互转告,以至于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传统而时尚的“新”疗法。
    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王爱成解释说,“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疗法,主要是针对冬季易发生或发作的疾病,利用夏季气温高,肌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在夏季三伏天调治,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该疗法始于《黄帝内经》时代,是经典中医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春夏养阳”、“择时施治”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其作用已被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所验证。   
    专家解析:三伏天是调养时机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杨金生介绍说,据中医“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理论指导,穴位贴敷疗法一方面可以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发挥经络穴位本身的理气血、调阴阳、补虚损作用;另一方面,药物透皮吸收,到达脏腑经气失调之所,发挥其药理作用。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也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即所谓“春夏养阳”。人体虚弱的阳气得以调养恢复之后,在冬天时的抗病能力就会增强,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
    贴敷的具体方法是:采用天然中药,结合现代透皮给药技术精制而成膏药,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天突、膻中、肺俞、心俞、膏肓、大椎、百劳、大杼、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   
    本方法不仅具有药物吸收、经络调整、局部刺激等多种治疗作用,还具有方便、安全、有效、无痛苦及无毒副作用的优点,故老少皆宜。      
    专家诊断:哪些“冬病”适合穴位贴敷
   王爱成介绍说,“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此类疾病是冬季多发病、常见病,在夏季处于缓解期,如在此时进行冬病夏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用于上述疾病中中医辨证属虚寒型者。每年夏季三伏天的最佳贴药时间,贴敷的适用症包括: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   
    风湿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      
    治疗规则:贴敷需要连贴“三伏”
    三伏天是我国北方气候最热的时候,也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此时选定特制的中药膏剂,敷于特定的穴位,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冬天发病次数。
    但并不是所有冬病都适合夏治,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或复发、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在夏季缓解期进行治疗。 贴敷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需要根据患者皮肤耐受度而定。
    入伏第一天没赶上的患者,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敷,治疗效果都一样,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可以,但只要贴了,就一定要连续贴“三伏,连续贴三年,才能达到更佳效果。
    专家提示:贴敷也有禁忌症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敷。王爱成医生提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阳虚寒盛病人合适,而对于阴虚火旺、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对胶布过敏者应慎用,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苏惠萍介绍说,最好在每一伏的第一天来贴,因为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个时节阳气最旺,是最佳贴敷时机。      
    同时,贴敷以后不要马上洗澡,而且不要在局部用力搓;不要吃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的东西;尽量不要吹空调;也不要睡凉席。同时,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有感染、发烧的现象,要等病好后再贴;如果贴敷期间有皮肤起泡或过敏现象,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苏惠萍还介绍说,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制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都不适宜贴敷。   
    贴敷后部分患者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贴敷后在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 http://br.qzone.qq.com/ac/b.gif
标签 穴位 阳气 经络 过敏性 肺气肿



[*]



[*]



明天 发表于 2011-3-23 11:56:47

贴敷时间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7月15日是今年头伏第一天);三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3年;每次间隔7—10天左右。

  消喘膏贴敷首先要注意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成人),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最后,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冬病夏治消喘膏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据临床统计,冬病夏治消喘膏有效率可达70%左右。

瞽雅竹韵 发表于 2011-3-24 13:30:49

: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贴“三伏”治冬病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