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兰13 发表于 2024-7-28 18:17:23

做“名人”与“乞祭余”

[杂文]
      
         做“名人”与“乞祭余”

         文若兰
                                          
      物以稀为贵,人以名值钱。因此,制造“名人”在当今是热门的行当;追求“成名”则成为某些“有识之士”进身显姓的惟一秘术。    卑人无学无术,却有过百余次做“名人”、“名家”、“艺术家”、“桂冠诗人”、“著名作家”、“优秀企业家”,进入《名人录》的机会。条件当然是很优惠的,每项“殊荣”只要按邀请函云,寄人民币若干,不论光脸麻子,即可“成家”、“入录”,各项“荣誉”均可兼得。卑人不敏,难以开窍,未能入录成名。    无独有偶,前日携妻到朋友处小坐,朋友小心翼翼地打开衣柜、取出皮匣、解开绫绸包裹,拿出缎面烫金红本和装帧精美的几册“名人录”来,逐一打开。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说:这一本,我的名字收在128页;那一本,我的名字收在597页,逐一翻出让我见识。这时我妻子伸过头来,露出钦羡之情,赞不绝口。朋友之妻喜不自胜,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回家静坐桌前,认真思考,“名人”与“人名”的关系,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度出了这篇文字。   
      名人之成名,不是自封,不在瞎吹。真正的名人往往淡泊名利,视名利如草芥。只重事业,无暇他顾,成名则是事业成功的体现,并非瞎吹的结果。如果说当今之“名人”是造“家”出“录”者在骗人入殼,倒不如说是“入录”者受虚荣心驱使乐于受骗,舍钱自欺。以为用金钱把自己的姓名置于所谓的“名人录”里,自己就真正成为人尽皆知的大名人了。孰不知,这和驼鸟遇敌,把自己的头埋进沙堆,以为就不能被发现一样的愚蠢。  
          二千多年前的孟老夫子,曾留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古时齐国有一人,每次出门归来,总是油光满面,酒气喷人,并告诉妻妾说,他结交的尽是达官显贵之人,天天都有人要宴请他。妻子怀疑,尾随而去。结果发现他走到东城之外的坟墓间,向那些祭坟人乞讨吃剩的酒饭,样子十分狼狈。当他把残汤剩菜吃饱喝足之后,油嘴一捋,昂首举步回家。当今“入录”“成名”者和“乞祭余”者何其相似乃尔。攫取虚荣,附庸风雅,沽名钓誉,成名有“术”的手法又是多么的相似啊!  
         当今成“名”之易,易得出奇。无需寒霜十载,无需寂寞难耐,只要把钱寄来,就赐你“名人”的头衔享受,送你“艺术家”的桂冠戴。“入录”“成家”者应扪心自问,究竟那一点能被列入“名人”之列,而冠以“艺术家”的称号呢?何德何能“成名”“成家”?难道不觉得汗颜吗?是科学发明被公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巨著问世,被读者首肯,创造出精美的精神食粮?是著作等身,造诣非凡,为学术作出贡献?是技入化境地的丹青妙腕,还是才化横溢,巨笔如椽?非也,并无实绩可言。所谓既有的“成名”条件,只是粗制滥造,东抄西拼,沿人旧说,袭人意境,没有属于自己的血液和骨肉,而往往是偷别人的孩子,穿自己的衣服,贩卖于黑市的市侩。  
          许多已“成名”“成家”“入录”的读者,在被我点破之后,想必一定会羞惭得无地自容。从此,如能藏匿或烧掉那赖以“成名”“成家”之“本”,真正地发愤起来,说不定能成为我们所期望出现的货真价实,众望所归的名人呢。    古有《录鬼簿》,今有《名人录》。以愚之见,今之《名人录》未必有《录鬼簿》有名而流传久远。《名人录》实则是“人名录”而已。  
          我们渴望各行各业都有名副其实的名人涌现,这是祖国之福。而那些在事业上孜孜以求,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实事求是,虚怀若谷的敬业者,虽无“名录”炫耀,但他们品格、精神和人格力量,才真正是值得我们敬重和仰慕的。

旧稿新发,诸君勿怪。
今夕何夕,时弊还在!

山城雾都 发表于 2024-7-29 14:11:30

{:7_381:}

文若兰13 发表于 2024-7-30 09:48:38

            文若兰小传

   任照华,男性公民,属猪.笔名雪鸿, 网名文若兰.户杜风,冰亦水,人如梦等. 自号蚕耕斋主.供职于琅媛书苑.虽无生肖格言中, 对属猪者所赐予之灵性,却有春蚕作茧自缚之兴趣.只问耕耘,不计收获. 但却每每收获意外. 诗词曲赋,获奖入典,遣怀寄兴,率真可鉴.楹联杂文,见刊收编.嫉恶如仇,砭邪扬善.吟诗嘱对,赞美山川.淡泊名利,崇尚自然. 笃信人贵品格,诗在悟性;主张文道双修,不可偏废.见酒如命, 嗜书成癖.坦诚待人,不守俗礼.独抒性灵,仗义好德.好交诤友, 至今尚无良朋;喜于论辩, 于斯鲜有知音. 家无山涛之座;室有陈蕃之榻. 做人但求,平直耿介,豪迈潇洒带侠气;为文偏好,奇崛险峻,诡谲隽永有风骨. 尚武以傅鸿雪为楷模;崇文以韩文公为榜样.亦正亦邪,傲啸江湖;以庄以谐,游历人生.常神交古人,思极物外. 武中悟道,文内参禅.亦附庸风雅,自题堂号曰:"蚕耕斋"可鉴心机.                                                                              
任郎卖瓜,自卖自夸。
偶然一尝,皆说味差。
孤光自照,有言便发。
享受幽独,精神出家。

      2024.7.3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名人”与“乞祭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