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我游(三)
终南九华山绝非安徽九华山那样的名山大川,只是在南山方圆一隅小有名气。终南九华山,我常自谓为南华山,以区别安徽名山的攀龙附凤之嫌。九华山每年农历三月六月九月分别起会,我两次登临都是错过会期,以期沿途可以自娱自乐。村人谓我,登临九华,不可少三次,其中典故,不可而知。
细细想来,佛有三界天地人,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世前今往, 似乎三临是合于佛法的。我的第三次登临看来也是要错过峰会了。
本以为有了前两次的登临经验,可以轻而易举的登顶,谁知这次登临分外艰辛。首先就是因为峪口惠安军事设施管控,进山有了限制。其次便是进峪不久便感觉体力透支,虚汗淋漓。愈走愈感觉路漫漫其修远兮,起步就好像冲刺一样艰难。背包里的水共计四瓶,未到中点便已超前消费了三瓶,而且徒增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畏惧。沿途过冰瀑,越河床,过82道盘,到了分水坝。分水坝应是中点,在分水坝歇息时,就萌生了半途而废的想法。最后还是勇毅力战胜了退堂鼓,重立凌云志,三上九华山。过10道盘,好不容易到了矿场看护房,再过43道盘就可以一览众山小了。这次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找到那个藏兵洞,哪怕多花费一些时间,反正休年假,下山迟早已经不在话下了,也有可能这是最后一次上九华山了,体力和年龄已经不允许任性了。
一路上跌跌撞撞,借助登山杖,克服了膝盖酸软,暑热难耐,体力超耗,拔高缺氧的困难,白云朵朵流淌在山巅,九华峰顶历历在目了。又过木山寨,橡树林,朝天梯,终于可以在峰顶凉椅上吮吸习习簌凉,听风掣经幡。登108级台阶,消除108种烦恼,松涛阵阵,异果流香,伸手可摘。果色红黄相间,口味酸甜适中,无人问津,未食自落。钟杵相击,余音浑厚,声越千里。斋房里米面油菜尽置案板,供朝圣者恣意自炊享用。
旁有小径,宽不盈尺,藏兵洞应在下边。摸索前行,途中多处残存滑坡的痕迹,行止途穷处,见一弥勒寺,倚洞而建。弥勒后洞口已封,可以看到黑漆漆的罅隙,隐约传来蝙蝠的嘶鸣,天空鹞子翻身,猿啸鹤唳,密林似乎还有其他野兽的粗壮喘息,我于是急急而返。前行还有被残石断枝覆盖的荒径,也便顾不得探幽了。究竟此处是不是藏兵洞,也不再细究。
此行成就了佛法尊三的圆满,下山途中忽遇山雨,在矿场看护房避雨,里面被褥锅碗炉灶一应俱全,唯一就是少了人的痕迹。前两次登临上山4小时,下山3小时,这次却整整用了10小时,看来是真的老了。过太白醒酒石时才发现宫阙万间都做土,玉环飞燕皆成古,好梦由来最易醒。月出东山,暮下九华,长岭卧云,杖藜石砭,蓑衣多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此行不虚。 {:7_38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