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的打油诗
- J0 N' l, w; c6 r7 x2 z: s) n7 `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 g: D; I1 I# [' r; M8 t
纪晓岚乃清代有名的大才子,他曾写过一首咏雪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这首诗别出心裁,前三句全用数字,看似俗不可耐,第四句则笔锋一转,境界全出,令人刮目相看。4 Q: X1 f3 z* @* R8 S% h, j7 ~
相传纪晓岚为某官员母亲写祝寿诗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 _: F; e# ~' Y* ^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 a! y" b5 J7 s! W V( Q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 ^4 h0 X& }% R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o! K" B4 N4 ^9 \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2 h3 ~ {4 R1 R( h, d; d
其二:
$ \! c* j' h7 l$ W! C0 E& Q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5 s3 L2 S# \& C8 Q* A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 U3 @9 B3 {; z) _2 f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L0 [$ E+ ?( m3 K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7 n8 o5 i3 G3 s% O6 u. b
一个细雨濛濛的寒夜,有一个小偷摸进了郑板桥的家门,把郑板桥惊醒了。他坐在床上轻轻吟了一首打油诗:“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后,便转身向外走。这时,郑板桥又继续念道:“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8 g& e" D! N6 H- F 清代,还有一些武人也爱写打油诗。陕甘总督杨遇春,一日游张掖大佛寺,见了寺内卧佛,就吟道:“你倒睡得好, 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 江山谁人保。”此诗语言虽粗俗,但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真心抱负,格调高亢,令人叹服。
5 @8 {9 ^& R/ C& [
. H: U5 @& R( ^- b- e+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