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2019川陕渝全媒体采风团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采风活动正式启程。采风团从兰州出发走兰海高速,一个多小时车程到达永靖黄河三峡4A级旅游景区,目睹了高峡出平湖炳灵湖(刘家峡水库)的壮美。
4 W, _8 c. y) s4 `+ e) p. f3 g, {8 f% `
1 |' x- Q) L. E; [
炳灵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人造湖之一,水面宽阔,水质优良,浩淼的湖水,象无际的绿绸荡漾在群山之中,画舫满笑语,白帆飘渔歌,景色集江南秀丽和高原雄浑于一体,是游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5 g+ Z: r4 o. A$ c9 |. O$ v/ `% ~8 V, `) D# G
! u9 R9 Q5 @5 r6 V& m6 k$ |
采风团到达炳灵湖景区时恰巧赶上庙会,游客络绎不绝,一艘艘快艇满载游客劈波斩浪,在狭长的河流中划过一道道涟漪。 刘家峡水库水位高1735米,长66公里,最宽处6.5公里,最窄处仅70米,水域面积达130平方公里,库容57亿立方米。炳灵湖曾以“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著称,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游览胜地之一。因刘家峡水电站建设,炳灵湖淹没区被称为喇嘛三川,即白塔川、碱土川和喇嘛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丁兴旺,是永靖县的精华之地,群众称之为“天心地胆的花果米粮川”。
9 D$ \( c/ j, T) ~7 i6 N1 S/ n# d
' H2 C f1 H: B/ ^. J# f A' L: J$ R- o
大约40分钟后,快艇抵达炳灵寺码头,到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的炳灵寺石窟景区。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市永靖县城西南52公里处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中,由下寺区、上寺区、洞沟区三部分组成。 炳灵寺石窟始创于公元四世纪初,后经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各代不断开凿和营建,至十九世纪末,逐渐发展成为一处具有多种文化艺术并存又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石窟群。第169窟中保存的“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墨书题记,是迄今中国佛教石窟中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成为中国早期石窟分期断代的标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9 ]9 ]2 F H4 f- X. d
6 f( P1 o {; h3 K1 r- o
& ^# o1 B. i* g/ U# L
% J) g* V5 }# s( S" A- X! [5 _: [4 ^, n/ q
) s* R. ?: Z" g4 d ~7 {6 E
5 i @) s! ]3 O N2 f; b
& h4 l9 A$ l# Q$ {. ^1 Y" s/ l1961年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炳灵寺石窟保护管理机构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管理。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216个,石窟始创于公元四世纪初,后经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各代不断开凿和营建,其中保存的“建弘元年”墨书题记,是迄今中国佛教石窟中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 4 Q7 x& W+ f! a7 _;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