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苗_IypUC 发表于 2019-2-19 11:08:19

没人重视这些!

陈伟80 发表于 2019-2-19 11:17:07

宋朝第一个状元。

乾坤_Gj2Gj 发表于 2019-2-19 11:21:41

{:7_368:}{:7_368:}{:7_368:}

三诚跃福 发表于 2019-2-19 12:07:18

庞光镇政府就在杨砺墓附近破坏耕地挖坑埋垃圾

关中道41 发表于 2019-2-19 12:16:06

村子挂着杨砺故里的宣传标语,应该顾及一下他本人的感受

飘落的枫叶 发表于 2019-2-19 12:54:35

杨砺死于宋都东京汴梁,后葬于故乡陕西省户县秦岭北坡牛首山下杨家堡,墓前石碑刻“宋进士杨砺墓”,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坟墓毁于文革时期,现仅存墓前石碑。

蓝紫冰枫 发表于 2019-2-19 13:04:35

       宋朝伊始,急需才俊辅佐朝廷。于是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在东京汴梁开科取士。俗话说:“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排两行。”岂料,高中状元的竟是陕西户县人杨砺,他是宋朝118个状元中的第一个状元,也是北宋(167年)、南宋(152年)两朝319年陕西唯一的状元。《状元谱》将这件颇不寻常的事件称为“关中千古唱首焉”。
       杨砺是陕西户县庞光镇杨家堡人。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五年(930),三岁诵诗,人称“神童”,求学期间,勤奋用功,学业颇优。杨砺父亲与人为善,经常为化羊庙布施捐资,杨砺也随之而往。化羊庙内有一位学识渊博的道长见杨砺天资颖悟,心有灵犀,遂建议让杨砺在化羊庙内专心攻读,求取功名。杨砺静读经史,学业大进。
       杨砺刚中状元,父亲就去世了,他悲痛欲绝,以俸禄不足以奉养母亲为由,闲居不仕。直至官府、亲朋催促才去赴任。不久,又因母亲患病而辞官。其母病逝后,杨砺则“移孝于忠”,返京做官。
       杨砺谦虚谨慎,为人低调。真宗曾问他何年及第,杨砺默而不答。后真宗知其为状元,后悔所问。对其不以状元自傲的品德,极为敬重。
       陕人耿介直爽、公正、踏实做事,不会花言巧语,这些品质在杨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杨砺为官清正,一生廉洁。从宋太祖至太宗至真宗,杨砺三朝为官,却蜗居于京城一窄巷,上下朝均步行,其清苦之境令宋真宗“嗟悯久之”。于积劳成疾,咸平二年(999)杨砺去世。宋真宗十分悲痛,亲自冒雨前去吊唁。回朝后悲痛万分,罢朝数日,并追赠杨砺兵部尚书。
       杨砺为文崇尚繁琐,无一定师法。著有文集二十卷。现大多佚失,笔者只搜寻到他的一首《四足歌》:
茅屋是吾居,休想华丽的,华栋的不久栖,雕梁的有坏期。只求它能遮能蔽风和雨,再休想高楼大厦,但得个不漏足矣!淡饭充吾饥,休想美味的,膏粱的不久吃,珍馐的有断时。只求它粗衣淡饭随时济,再休想鹅掌豚蹄,但得个不饥足矣!陋妇是吾妻,休想美貌的,俊俏的招是非,妖艳的把命催。只求她温良恭俭敬姑嫜,再休想花容月色,但得个贤慧足矣!蠢子是吾儿,休想伶俐的,聪明的惹是非,刚强的把人欺。只求他安分守己寻生理,再休想英雄豪杰,但得个孝顺足矣!
       杨砺死于宋都东京汴梁,后葬于故乡陕西省户县秦岭
      北坡牛首山下杨家堡,墓前石碑刻“宋进士杨砺墓”,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坟墓毁于文革时期,现仅存墓前石碑。

老玩童 发表于 2019-2-19 15:23:38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观沧海 发表于 2019-2-19 15:26:55

鄠邑作为文化大区,文物保护岂能儿戏!

董波 发表于 2019-2-19 17:46:42

该处建筑垃圾为附近垫路所用,现在已安排人清理并覆土,感谢对庞光镇工作的关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宋代进士杨砺墓被垃圾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