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发表于 2018-7-30 10:46:50

诗经我唱 采蘋

      什么地方能采蘋?就在南山涧水滨。
      什么地方能采藻?涝河边上最为好。

      采来要往哪里装?圆形背篓方形筐。
      什么东西把它煮?有腿锅儿没腿釜。

      祭品放置在那哒,就在祠堂窗户下。
      今儿谁来当主祭?虔敬美丽妙龄女。
原诗:《国风·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⑴蘋(pín):水草名,又叫大萍,可食。一说浮萍。
      ⑵潦:潦水,涝河,在今陕西省户县,北入渭河。《毛传》:"行潦,流潦也。"
      ⑶筥(jǔ):圆形的竹筐。方称筐,圆称筥。
      ⑷湘:烹煮。锜(qí):三足锅。釜:无足锅。
      ⑸奠:摆放祭品。宗室:宗庙、祠堂。牖(yǒu):窗户。
      ⑹尸:主持祭祀。齐(zhāi):通"斋",美好而恭敬。季:少、小。
      这首诗描述了女子采摘苹草、水藻,置办祭祀祖先的祭品等活动,真实记载了当时女子出嫁前的一种风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其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苹、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五个"于以"描绘了五幅画面,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有“群山万和赴荆门”之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峰突起,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可谓曲终奏雅,画龙点睛。
      根据古代文献可知,贵族女子出嫁前三个月,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相关礼节,接受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方面的教育。此诗叙述的就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从祭品、祭器、祭地到主祭之人,一一入诗,想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习俗风尚。
      东周初年,周平王和权势颇大的卿士郑庄公之间发生了信任危机,于是,双方交换太子作为人质,这就是礼崩乐坏的代表性事件——周郑交质。《左传》评论说:“诚意不是发自内心,交换人质也没有用。能懂得将心比心地办事,并用礼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呢?如果确有诚意,那么,山溪、池沼、沙洲旁的野草,大苹、白蒿、聚藻之类的野菜,方筐、圆筥、鼎、釜等简陋器皿,停滞的死水,流动的活水(行潦),都可进献鬼神,也可奉献王公。何况君子订立两国的信约,遵礼行事,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呢?《国风》中有《采蘩》、《采蘋》,《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这四篇诗都是表明忠信的呀。”自此以后,《采蘋》一诗,就被看成了昭明忠信的代表作。

晖哥 发表于 2018-7-30 11:39:17

占个沙发:D

杨老师   译得真好!!

乾坤_Gj2Gj 发表于 2018-7-30 13:36:58

化繁为简,精彩我唱{:7_389:}{:7_389:}{:7_389:}

老友小酌 发表于 2018-7-30 13:59:20

      祭品放置在那哒,就在祠堂窗户下。
就是这个味。

月池弋客 发表于 2018-7-30 21:26:28

这么说涝河最早应该叫潦河?

我一直在 发表于 2018-7-30 21:53:01

{:7_381:}

观沧海 发表于 2018-7-31 09:01:55

晖哥 发表于 2018-7-30 11:39
占个沙发

杨老师   译得真好!!

多谢帅哥称赏!:handshake:victory:

观沧海 发表于 2018-7-31 09:03:42

乾坤_Gj2Gj 发表于 2018-7-30 13:36
化繁为简,精彩我唱

才子褒扬,不胜荣幸。:handshake:victory:

观沧海 发表于 2018-7-31 09:05:28

老友小酌 发表于 2018-7-30 13:59
祭品放置在那哒,就在祠堂窗户下。
就是这个味。

先生之言,时时在耳,努力朝通俗化的方向走,尽量还原民歌味。:victory:

观沧海 发表于 2018-7-31 09:08:21

月池弋客 发表于 2018-7-30 21:26
这么说涝河最早应该叫潦河?
是的,《诗经·大雅》中的《泂酌》写的应该是到涝河打水的事。户县人应该重视这两首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我唱 采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