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总统 发表于 2017-9-12 11:12:49

三秦楹联艺术家张维社西安市鄠邑区开坛讲授《楹联创作知识》

三秦楹联艺术家张维社西安市鄠邑区开坛讲授《楹联创作知识》
2017年9月10日上午,秋高气爽,金桂飘香,阳光灿烂。为弘扬、普及、传承中华楹联文化,由中华诗词之乡、楹联文化县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举办的楹联创作知识讲座在鄠邑区人民路小学大礼堂举行。主讲者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陕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兴平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全国著名楹联艺术家张维社老师。其应邀开坛讲授了《楹联创作知识》。陕西省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焦万利、鄠邑区文联秘书长王鼎元、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景宁及区诗词楹联学会班子成员、各分会长、区诗词楹联教育基地辅导老师和诗词楹联学会会员120多人参加。讲座由全国著名联教优秀教师、鄠邑区诗联学会副会长赵武荣主持。 上午9点30分讲座开始。张维社老师结合自身楹联创作实践,先后为会员们讲解了对联集句、集字和改联。讲解通俗易懂,风趣高雅,令人耳目一新。他与大家分享了古今集字、集句经典楹联,开阔了会员视野,感受到了楹联的风趣、幽默、高雅。他说:集句联,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它 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 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 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 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 以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也有对集句范围加以 限制的。如必须是唐诗之间相对,赋文之间相对之类。不管集句的范围 如何,当以集成的作品工巧为重,切不可让集句的规定束缚了手脚而影 响作品的成色。 集句联的起源大约同摘句诗互为先后。何文焕在其《历代诗话考》 中说:“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王安石可为集联之集大成者,然而集联并非自 王安石始,据 《蓼花洲闲录》 所载,早在宋朝初年就已有集句联的出现。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 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但比较普遍的是诗词集联, 如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 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人想衣裳花想容 有人集白居易、王维诗句题于武则天庙: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以上联句原来都是著名的诗句,文人们集诗句以成联,不但不会失去它诗的灵感,还能在所集之联中产生新的意境。有人干脆把诗中的对 偶句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对联处理,这种联叫摘句联,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便是摘自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对偶句,而集联和摘句则是连接诗 歌和对联的一座桥梁。 我们说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主要在于:一是它有比诗歌还 要精练的语言,而且用字灵活自如,不受字数的限制,随意性强。这是 它自身体裁的特点,,诗歌则显得拘谨、死板了一些。 集句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并非游戏文字之类。作者非有一定文学底 韵不能驾驭。否则宏篇在手,亦难成佳对。在集句对中,作者根据自己 的主观意念,经过自己的选择、思考,才能从浩瀚的文山诗海中撷取两 个毫不相关的句子相配以成佳对。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一副集句联要 比自撰联难得多,可谓得之不易。正因为集句得之不易,历史上许多文 人都在这显其才华的天地里,不懈地追索。其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 海寻珠。 北宋初年大词人晏殊,得一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无一配对, 苦思一年,仍未成对,还是王琪提出:何不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 大喜,如获至宝,后他将其写进自己的一首《浣溪沙》之中。集句成联 殊非易事。大文学家王安石也曾有过难成对句的尴尬。周紫芝在《竹坡 诗话》里记载:王荆公做集句,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欲以全句作 对,久而未得,一日问蔡天启……天启应声曰: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 新”,公大喜。从以上两例可知,做一集句联非容易事。当然也有不少集联是“无心 插柳柳成荫”,只要作者平时刻意留心,倾心专注,就一定会集成佳对。 有些人作集句可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是作者文思敏捷, 长期苦心积贮的结果。它确是“成时容易却艰辛”,一个平时不刻苦用心, 持之以恒的人,即使将唐诗宋词读遍,也不会达到集句成联的水平。要 想做好集联,必须平时多读多写,博学广记。 下面我们按所集不同体裁分类叙述: 集诗句 集诗句是集句联中最为普通的,请看用毛泽东词和周恩来诗句集成 的联: 不到长城非好汉 难酬蹈海亦英雄 不管是从音律上,还是从对仗上,都对得十分贴切、自然。而且感 情贯通,浑成一体,只是“长”对“蹈”略显不工,然不失为奇绝之作。 请看王安石集谢贞、王籍诗句联: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此联不仅对仗工整,白璧无瑕,而且语言风格相近,用词婉丽、清 新,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上两联为集不同作者诗句而成联,亦有集一人作品者,比如鲁迅 先生集屈原《离骚》句联: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崦嵫”,指崦嵫山,神话中日落的地方,“鹈鴂”是一种鸟,一说是松 鹤,一说为伯劳。其鸟叫时,天气将转冷。上联意思是说。太阳不要离 崦嵫山太近,下联意思是说,恐怕“鹈鴂”过早地啼叫。两句都道出对时 间的珍惜,意在激励人们珍惜时间,莫荒废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集词句 如梁启超赠胡适联,便是集的宋词联: 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 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 周策纵也是集词的高手,他集过这样一幅集联: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啼到春归无寻处下联是杭州西湖之滨楼外楼酒家的一副对联: 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上句出自南宋词人姜白石的《翠楼吟》,下联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 《望海潮》,它将西湖的绚丽风景融人联中,令人神往。 集史书句 集文史句,包括赋、文、骈文、经典,由于文集多不用韵,故此比 诗词难了些。如下联: 床头见数帙书,便以学问相许——《宋·王徽传》 宅边有五柳树,尝著文章自娱——《南宋·陶潜传》 下联是集《史记》、《说苑》中文字联: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记·淮阴侯列传》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贵德》 上联的原意为脱下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让出他自己的食物给我 吃。下联原意为春天的风吹拂我们,夏天的雨滋润我们的身体。此联属 对精巧,联句结构相同,联内各分句均有二叠字,叠字前一字均为名词,后一字均为动词,两短句又为句中对,末尾又是同一字,内容贯通,思 路贴切,乃集句联中之上品。 集文句 集文句指集古典文学古籍中句,如集四书句: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联为集联中之佳品,其出、对句各以三个结构相似的短句,形成 句中对,上下联相对也十分工整,合乎章法,如天造地设,浑然天成, 品赏之余,令人大得禆益。 下联是《文心雕龙》集句: 平理若衡照辞如镜 动墨横锦摇笔散珠 联句文辞华丽,内容关联,然上下句第二字,平仄欠工,第三字词 性失对,第七字也然,但辞不害义,仍不失为一副好联。 集碑文句 有人集石鼓文以成联: 花放水流,自有旨趣禽呜鸟乐,各具天成 再如集《汉樊敏碑》联: 古人所重在大节 君子于学无常师 集佛经句 弘一大师李叔同学问精深,对佛门经典颇有研究,他曾著《华严集 联三百》,可见其造诣之深。如: 天意怜幽草 人间爱晚晴 此联可谓作者的得意之作。联中字句,所对无偏,巧夺天工,又意 境深美,佛性自见。 下联也是李叔同所作: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随于义义随文 联中虽个别词的词性不工,然其行文,结构较为严谨。做到如此也 实属不易,可属宽对范畴。成语对 今人胡遂先生曾集过这样一副对联: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上联语出《韩非子·王蠹》一书,下联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书。 “守株待兔”化为成语,意思是比喻那些狭隘死板,不劳而获,异想天开 的人。“缘木求鱼”化为成语,意思是用来比喻办事方式有误,不可能达 到目的的意思。两句成语内容非常接近,均属贬义,集成一联,贴切自 然,而且对仗亦十分工整,可谓上篇。 郭沫若先生曾集一成语联题于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此联不但为当句对,上下对仗亦工,联首字在小句中重复,给对联 造成一种工巧的效果,值得玩味。 名句对摘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以成对,也属集联之一种。性格决定命运——乔冠华 距离就是权威——戴高乐 艺术是文化的标记——贝弗莉·西尔斯 诗歌是心灵的火花——列夫·托尔斯泰 除此之外,集句联中还有俗语对、白话对、隐语对等等,因篇幅所 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做集句联,还要理清一个概念,就是要区别集句和摘句的不同之 处,集句是撷取前人一人的或两人的诗词文章中互不相关的词句集成一 副新的对联,摘句则是将某一作品的同一首诗词或文章的对偶句拿来, 以成对联。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对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唐人许浑的诗对句: 浮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多书中将摘句混同于集句联,这是一种误解,应当纠正。总之, 集句联是一种锤字炼句的好方法。可以说,它是对联的最高形式。驾驭好集句联,不但要有较深的文学功底,还要平时多读古典作品,刻苦探 索,举一反三,不厌其烦,才能创造出得意之作。集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管集一人之句,还是集两人甚至多人句,必须含意深刻, 思想贯通,对仗合理,浑然天成。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 下联对仗工整也不能叫对联,而只能叫句,如: 袁安卧雪 仁杰望云 两句都有典故出处,从词意、声调看对得较为工整,但内容却不相 关,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不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韵味索然,只对而不 联。 第二,同一作品中的现成对句不能算集句,只能为摘句。 第三,不能修饰和改动原句中的字,否则,不能称为集句,而只能 称为仿改联。 第四,上下联文字和意义忌重复,即使部分合掌,也是不允许的。 二、仿改联 对联的仿改,即是模仿现成对联加以部分改动,改动后的对联,既 可看出对联的旧貌,却又翻出新意。有一年,郭沫若在普陀山拾到个小本子,上写着一幅春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横批“春在哪里”。 再看,还有一首绝命诗,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者马上让人查找失主, 结果找到了,是一位精神几乎失常的姑娘,经了解,这位姑娘已三次大 学落榜,爱情上也受到挫折,于是想“魂归普陀”。于是郭老耐心开导她, 并为其改了她的原联,改后为: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批为“春在心中”。 后来,那位姑娘知道这位老者就是我国的大文学家,于是便向郭老 倾吐了自己心中的苦楚。郭老听后,奋笔赠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郭老对那位姑娘的对联做了部分仿改,便为她指出了光明的前程, 使其从沉迷中奋起,可谓通神之笔。请看广州黄埔军校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这副对联是在1924 年创办陆军军官学校时贴出的对联,联句以通 俗之辞,高度概括了学校的性质。1927 年“四·一二”大惨案以后,国共 合作破裂,国民党将学校的共产党教员、学生排斥出校,随之学校的性 质也改变了。这时,有人将原联改为: 升官发财莫走别路 贪生怕死请入此门 联句只将“请”、“莫”二字掉换位置,联意则截然不同,一褒一贬,一 语中的,可谓妙哉。张维社,字逾之,1971年7月生,陕西兴平人,大专文化,喜好楹联、书法艺术。楹联书法作品散见于省内外百余家报刊,先后入编近百部专集、辞书。主编《新农村实用对联》一书,与人合编《当代青年对联佳作选》、《丰碑颂》等书;被中国楹联年鉴编辑部评为2001年对联创作奖、2004年3月被咸阳市文联评为“黄土新苗奖”、2004年11月,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弘扬楹联艺术先进个人”、2008年3月荣获省楹联学会首届孙髯翁奖。现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兴平市政协常委、文联常委、兴平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等。

代总统 发表于 2017-9-12 11:13:41


无忧花开 发表于 2017-9-12 11:34:00

{:7_381:}

草堂人 发表于 2017-9-12 17:46:50

{:7_390:}

老友小酌 发表于 2017-9-13 10:06:34

无忧花开 发表于 2017-9-12 11:34


啥也不说了,楼主就是给力!

终南山人777 发表于 2017-9-13 17:13:22

在下拜读了,感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秦楹联艺术家张维社西安市鄠邑区开坛讲授《楹联创作知识》